工程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速度越来越快,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但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程教育应该如何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工程教育必须面对和
记者:回顾人类进步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敬佩世界各国工程师的伟大业绩,毫无疑问,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而在无数伟大成就的背后,工程教育起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拥有百年以上历史,您认为当前,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工程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使命是什么?
吴启迪: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确定了自己“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要求中国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同样,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要求中国的工程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当前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包括: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的培养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截止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本专科院校1552所,其中设有工科专业的院校达到1303所,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总数的83.95%;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108万人,其中工科学生达到369.3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3.33%;工学专业共培养研究生36.31万人,约占全国研究生培养人数的38.84%。已经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工程教育体系,并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
记者:在新形势下,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吴启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整合,总体上第二产业正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发展态势。金融、保险、信用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就业者的吸引力倍增。相对而言,工程师的地位比以前有所下降。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在减少。这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20年前,中国的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大约会有60%,而现在已降低到1筑3。
就中国而言,大部分企业走的是投资省、见效快的引进吸收的产业发展道路,自主研发的产品与技术还很少。我们知道,许多大的跨国公司为保持在经营领域的领先地位,对研发的投入已经达到销售额的10%,而我们大部分的企业还远做不到这一点。这导致了我们的许多企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除了与国家大力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如土建、交通、水利等)以外,我国工业界对工程师层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不强,这导致了工程师地位的下降。今天,我们面临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形势,提升企业核心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呼吁,进一步重视工程教育,提高工程师的地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记者: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为中国的现代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您认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尚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吴启迪:总体来说,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程教育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应有不同的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工程教育曾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方面,使得有些专科、本科教育的层次、界限不够清晰,专科教育往往成为本科教育的“浓缩”。同时,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较窄,结构也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体系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许多工程院校,直接为工业企业培养人才的人数偏少,甚至直接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程性论文和设计的数目也偏少。
第三是与企业联系尚不够紧密。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为此,工程院校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不完全具备美国工业界对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另一方面尚缺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参与工程实践和实习的足够训练。与企业联系不密切,将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从而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记者:您如何展望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
吴启迪:作为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工科教育,在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工程教育应围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此,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这里,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问题。我国在建筑、土木工程领域已有多年实践,已建立了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与世界上的评估认证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的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以适应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需要。
教育部也将会把工程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也必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有强烈的需求拉动,有良好的办学基础,更拥有优秀的生源,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从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走向高等工程教育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