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9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联合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指导医师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防止滥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发生的速度和几率。
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
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也相当普遍。据统计,国内市场上的抗菌药物,80%是经医院到达患者手中的,因此,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管好医生手中开处方的笔至关重要。协和医院是怎样管理医生手中这支笔的?请看本报记者采写的《北京协和的医生这样用抗菌药》,同时《慢性咳嗽不要动辄就用抗生素》一文,也能给您某些启示。
前不久,一位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做甲状腺手术后发烧,想吃消炎药的他,得到医生这样的答复:术后发烧属正常生理反应,抗菌消炎药能不吃就不吃,不然到真的需要时,就不那么管用了。果然,术后第三天他的体温恢复了正常。
不必用的尽量不用需要用的合理使用
外科手术后的病人,为了预防或是治疗感染,常会用到抗菌药物。在协和医院外科,抗菌药的使用有不少规矩。
他们根据对抗菌药物需要的不同,将手术分为三大类:
Ⅰ类为无菌手术。例如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手术等,只在术前半小时给病人用一次普通的抗菌药。
Ⅱ类为有可能发生感染的手术。如胃切除、胆囊切除、肠切除等,一般是术前用一次抗菌药,术后用一天,最多用三天。
Ⅲ类为污染手术。必须做病原培养,培养结果未出来前,先根据经验选用普通抗菌药,待结果出来了,再有针对性地调整药物。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或是造成患者体内菌群紊乱,无论哪种抗菌药都不准长时间持续用,一般最多用三天左右。
协和医院呼吸科,急诊病人多、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多、疑难重症病人多,是医院使用抗菌药的大户,但什么病该用抗菌药,什么病不该用,也都在严格掌握之中。医生一要判断病人有无感染,二要看抗菌药对病人的治疗有没有作用。
呼吸科徐作军副教授说:有位外宾发烧两天多到协和来看病,胸片检查没有问题,血象也不高,我分析是病毒性感冒,只给他开了感冒冲剂。他不放心,问要不要用抗生素。我向他解释,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没有给他开。
另一位男患者肺部有阴影、发烧、血象偏高,此前在别的医院曾作为肺炎治疗,用了抗菌药,但是不见效。到协和医院后经仔细检查,证实不是肺炎,是结缔组织疾病导致的肺部病变,这类病人不该用抗菌药,而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通过纠正用药,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徐作军说,抗菌药的选用必须考虑病原菌的不同,用得不对,不但无效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因此,治疗感染性疾病,一定要进行病原学检验。抗菌药物使用48小时至72小时后一定要对其作用进行重新评价,看是否确实有效。有些抗菌药即使是有效的也不能长时间持续使用,最多用5至7天,否则会造成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对某些病情严重的感染病人,一般先是采取“重拳猛击”的方法,用一些作用较强的广谱抗菌药,一旦病情稳定,就要及时改用抗菌谱较窄的药,以免出现菌群紊乱,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降阶梯治疗”。
从学术上规范从道德上规范
协和医院副院长赵玉沛教授说,抗菌药的基本知识医生们在学校里都学习过,国际和国内的专业学术组织也制订过相应的使用规定,关键是医生能不能认真遵守这些规定。协和医院在规范用药方面,有着比效完善的措施。
一是从学术上规范。协和医院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医生学习了解国内外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强化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理念。
在日常治疗工作中,要求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各科都有严格的查房制度,抗菌药物使用是否规范合理,是查房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使用不当的,查房时上级医生会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并结合病例为下级医生分析讲解应当如何正确用药。
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定期进行感染性疾病和细菌耐药菌株监测,为合理用药、避免用药不当导致二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题研究。今年6月,医院从科研基金中拨款30万元启动了“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究项目。
二是从道德上规范。协和从不把药品的使用与医生收入相联系,使医生在用药时免受经济利益驱动。同时每位医生都与医院签定了协议,承诺不在医疗活动中拿红包、收回扣。一旦发现医生有违反协议的行为,医院在处理上决不手软,医生个人也会感到无地自容。
为防止药品和其他医疗资源的滥用,医院收费处对各病种的治疗费用实行追踪监测,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于是,治同一种病,谁的病人好得快,费用低,成为衡量医术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成为医生们相互竞争的一个方面。
采访中,赵玉沛副院长、徐作军副教授都不止一次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医生都很珍惜医院和个人的名声,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协和医院促销药品没有市场。
据统计,北京地区住院病人的药费中,抗菌药费用平均约占30%(在全国最低),而协和医院平均仅占20%左右。另据北京地区2003年部分三级医院7种住院手术病种病人平均住院费用统计,协和医院有6个病种低于全市平均值,有三种手术费用在全市最低。赵玉沛说,有相当一部分钱就是从药费中省下来的。
前辈专家作表率优良传统代代传
有着80多年历史的北京协和医院,有许多为人称道的优良传统,遵守学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其中之一。徐作军副教授说,从在协和医院做实习医生时起,就耳濡目染受到这方面的熏陶。他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三代头孢菌素问世后,时任感染科主任的王爱霞教授对这种新药的使用卡得很严,科里的医生要用,必须要经过她同意。给徐作军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一次,他管理的病房中收治了一位86岁的肺部感染患者。当时给病人用了一种高级别的抗菌药“泰能”。他的导师罗慰慈教授在查房时指出,这样的高龄重症患者,不宜长时间使用这种药,否则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在导师指导下,他及时为病人改用了级别较低的抗菌药,既让老人得以治愈康复,又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他说,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教学生的。
身为外科教授的赵玉沛副院长说,他也有过抗菌药使用不当的教训。那还是20年前他做总住院医的时候,有一位患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发高烧,赵玉沛在手术前就给患者用了一种作用较强的抗菌药,到手术后第三天病人体温没有降,又改用作用更强的抗菌药,可病人还是继续高烧。导师会诊后指出,不能这样使用抗菌药。对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单要关注其原发病,还要考虑到连续用很强的抗菌药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要警惕由此引发的腹泻。果然被导师言中,第二天,这个病人就出现了严重腹泻。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马上停药。
每位协和医院医生的记忆中,可能都留下过这类难忘的故事。就这样,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理念,在前辈专家的言传身教下,在浓郁的学术气氛里,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实践中,在一代又一代协和医生中,培育着,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