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编文摘月刊《学习之友》近二十年,有两点感受尤为深切:一是组稿要“杂而专”,二是办刊要“小而精”。
先说第一点:组稿要“杂而专”。
《学习之友》是一份时政、社会类综
冷静反思之后,我从2003年开始至今,每期都在刊首以“学海泛舟”为主打栏目组成专题,如“学会学习”、“学会宽容”、“学会微笑”、“学会排队”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品牌性的“学会系列”,这就是“专”,它充分发挥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群效应;而每期推出的“学会”专题,仅用一两个,最多是三四个不同视角的栏目组成版块,其余的十多个栏目,是与主打栏目不同的选题。这就避免了独沽一味的单调,做到了“杂”。实践证明,此种“杂而专”的组稿方式,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再说第二点:办刊要“小而精”。
十多年来,全国不少报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扩版浪潮。几年前,有人也劝我赶潮流,把刊物从32开改为16开,或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我从实际出发,不为所动。我深知,读者是讲究阅读成本的。扩版意味着用稿、定价的增加。把有限的佳作投入到“无限”的版面上去,必然导致刊物质量下降,而读者在价格提高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失望下,心情可想而知。所以,我坚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精选、精编、精校,使之可读、耐读、必读。老作家孙犁就曾主张,办刊物“要往小而精里办,不往大而滥里办”,足证吾道不孤也。
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文摘,学习型文摘贵精不贵多。二十年来,《学习之友》就是这样坚守“小而精”的办刊方向。有感于此,将以前我仿刘禹锡名篇而作的《文摘铭》“老调重弹”于下:“刊不在大,有益则行;篇不在长,有用则灵。如斯文摘,实副其名。放眼观时局,推心论国情;扬人间正气,传民众呼声。可以增见识,明爱憎。无假话之乱耳,有直言之赤诚。创刊二十载,再奔万里程。编者云:‘精益求精!’”
作者是《学习之友》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