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昌:便民的15分钟社区医疗圈

2004-11-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洪新轩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现在从我家出发无论走哪个方向,步行10到15分钟内都可以找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十分方便,对于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真的方便多了!”年近7旬的俞席正老人当提及现在南昌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时总是十分的感慨。

从2002年开始,南昌市引入市场机制,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起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打

造出一个“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两年多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完善了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有南昌特色的社区医疗新路子。

预防保健一肩扛

东湖区是南昌市的主要城区之一。2002年以来,该区通过转型、招标等多种形式,已经建成了一个以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络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这里,居民从家出发无论走哪个方向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什么小病小痛和急诊之类的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助。

和东湖区一样,为进一步方便、服务居民,南昌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60岁以上的老人都实行挂号、量血压、量体温、上门出诊等免费服务。这里没有大医院的“闹”,挂号不要排队,也不需要楼上楼下的折腾,看病拿药一般半个小时就可全部完成。他们提倡“STAR”(星级)服务:S――微笑、T――交谈和交流、A――回答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R――解决问题。在这里,社区居民的小毛病基本上不出社区。董家窑街道江纸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杨津丽院长介绍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分管的家庭,并为每一户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对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定期巡访和跟踪随访,作好健康及病程记录,指导就诊、用药。开展咨询、举办讲座和为每户家庭赠送健康教育资料,甚至还要关心家庭的菜篮子,掌握人们的饮食营养、卫生等问题,对保健和妇女生殖健康、儿童的计划免疫等进行指导、随访,做到不遗漏。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安排了夜间值班,一旦有急诊就立刻上门服务。

社卫中心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保健到预防,从预防到治疗,服务了居民,方便了群众。

规范市场寻出路

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维系自身生存的同时,怎样面对来自一些私人诊所和“黑诊所”的无序竞争?公益与效益的平衡点何在?

为此,南昌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整合原有的各种资源。从去年起,南昌市开展了全科医师培训。这些全科医生大都走进了社区并相应的设立全科诊室,为患者提供具有全科医疗特点的全方位的卫生服务。“以服务创效益”是他们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从导诊人员的培训到服务用语都以“关心体贴群众”为宗旨,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个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都给病人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豫章街道德瑞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前是江西制药有限公司的附属机构,在今年初改制以后通过招标的形式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的李所长说,刚成立服务站那段时间他们一直在亏损,每天的总收入不到100元,生存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面对困难的同时他们积极拓展思路,从搞好服务开始到降低进购药品成本,免去挂号费等,半年多过去了,这个服务站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每天的总收入可达到900元以上。对于私人小诊所的竞争,李所长很坦然地说:“我们这里环境好,服务好、费用低,医疗设备比较齐全,心电图、B超、化验中心都有,病人都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这里他们更放心。”

老牌医院进社区

目前,国内的社区医疗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还停留在给居民提供初级卫生医疗服务的阶段,而社区初级卫生医疗保障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人的要求。如何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机制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南昌市通过政策引导,积极促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临近大医院、老牌医院的合作。走出了一条“合作医疗”的新路子,形成以“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双向转诊医疗网络,通过必要而及时的转诊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医疗事故,使居民就医更放心、更安全。南昌市的许多三甲医院、老牌医院都十分看好社区医疗,纷纷设立社区门诊部。南昌市第八医院主动将医疗卫生资源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南昌市首家挂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市内多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派遣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全科医师出诊,定期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出诊。在保证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换药注射室、输液室、手术室、药房等10多个临床医技室外,还开展了多项医疗保健项目,受到了市民的好评。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从2002年的80万元突增至现在的500万元。如今“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南昌人就医的新观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