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根据资源开发的程度,资源型城市可以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我国400多座资源型城市中,处于成长期的占20%,处于成熟期的占68%,处于衰退期的
一是国际新一轮结构转移为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国际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的纺织业、90年代初的家用电器制造业、世纪之交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性转移,有力带动了我国产业的不断升级。韩国、日本正是抓住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化工业国际转移的历史机遇而推进了本国产业升级,奠定了走向经济强国的基础。而近年来,国际上重化工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能否抓住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和工业化进程。资源型城市具有承接国际重化工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抓住国际重化工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对于推进资源型城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是东北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带来的机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中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相互交叉,区内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强,日本、韩国拥有资金、技术优势,存在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劣势;蒙古和俄罗斯东部拥有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优势,存在资金、技术的劣势;我国环渤海地区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则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能源重化工产业优势,为就近吸纳东北亚地区因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而转移的传统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进而发展临海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是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带来的机遇。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重工业一度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那时没有农业、轻工业和消费水平支撑的重工业畸形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改革开放时期,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调整,市场机制越来越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近些年来,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新背景下,重工业在轻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大发展。而轻工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一升一降,对比十分鲜明。与第一产业的单一性、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复杂多样性有所不同的是,重工业是由汽车、机械、钢铁等几个有限的大行业构成的,与之形成密切前向和后向联系的还有煤炭、电力和房地产等几个大行业。因此,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使得这几个行业呈现高增长态势。资源型城市,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次重工业重新大发展的机遇,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做大作强。
在这种难得的机遇背景下,如何加快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这里提出几点思考: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资源型城市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比较深,体制转换慢,机制不活,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这是资源型城市结构转换慢的主要根源。因此,必须继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其变动趋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出发点,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由资源、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智力、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主要供应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少的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向资源深加工产品与加工工业产品并重方向发展。积极扶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企业(集团)和名优产品,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与产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实现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主导型向多元化转变。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加快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转型的过程。资源型城市要加快发展,首先要把重点放在现有产业经济基础的调整方面,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形成的具有增长活力的产业优势,而不是将结构转型简单地理解为撇开“资源条件、现状基础”来搞调整。但也必须克服就资源抓资源、单纯依靠资源吃饭的“资源依赖症”,树立跳出原有产业搞调整的新思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既要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传统产业,又要不失时机地发展新兴产业和市场前景好的传统产业,努力构建特色和优势经济新格局。
―――实现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国有化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积累了很深的体制性矛盾,所有制结构单一、经营形式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资源型城市现有大多数国有企业属于放开和退出的实际出发,采取股份制改造、国有民营、租赁经营等各种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
―――重新认识本地资源,树立大资源的新观念。资源型城市,要重新认识本地资源禀赋,从单纯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事实上,自然资源开发型城市虽然大多是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但同时一般也是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是人文资源较缺乏的地区,所以一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只是粗放型的开采,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路子很窄,开放程度很低。随着对其依赖程度较强的自然资源的开采时间的延长,其开采条件日益恶化,开采成本逐渐加大,从而使其仅有的自然资源优势也逐渐丧失,不仅经济效益很差,而且伴随自然资源的粗放型采掘而形成的环境条件的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资源开发型城市要想真正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其资源条件,树立大资源的新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培植、发展更具活力的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再造本地资源新优势,推进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自然资源开发型城市要想顺利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单凭现有的装备、水平、技术,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稳立脚跟。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固的联系,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好能量准备;另一方面,要做好高新技术的引进,针对培植具有本地区经济特色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引进深加工工业和延长产业链条方面的成熟技术。同时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新动态,大胆承接国内外技术辐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尽快使科技转变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课题组成员:孙武志张伟力张雪梅赵玉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