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是指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共富”则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美好目标。笔者认为,从“先富”到“共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人力资本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是从“先富”到“共富”的实现机制。
人力资本是指蕴涵于人
从“先富”到“共富”的制度设计应从四个方面围绕人力资本培养这个核心展开。
一是打破市场及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尤其是行政性权力垄断把社会的弱势者不公平地阻隔在了财富的大门之外,本来穷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就少,市场竞争力弱小,即使在正常的较量中也处于不利地位,面对市场的强势集团就更与金钱无缘,接下来他没有物质基础去提高自己,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如能打破这种垄断,无疑是向着“共富”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二是社会保障思路要创新。社会保障的功能往往被理解为解决被保障者的基本生活,事实上,更进一步地看,社保基金也应含有教育支出,以帮助贫困者学习现代的科学知识,才是从根本上的帮助。我国的财力固然有限,但财力的限制不是无法克服的障碍,思路坚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三是要重视伦理文化的重建。我国扶弱济贫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一向重义轻利,但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负面作用,使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重利轻义。我们倡导的伦理文化应该是互动互爱,这样的人和人的关系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价值观中内生的。共同富裕是整个社会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具有如此伦理文化的社会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
四是后富者观念要更新。一般而言,后富者大多缺乏自我人力资本培养的意识,倾心于把精力和有限的财力花在日常生活上。这没有错,但仅此还不够,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在教育上下功夫,教育自己、教育下一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政通人和、粮食富足、收入增加、房屋式样不断翻新、越来越宽敞,但却相对疏于教育,在这方面,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帮助是很重要的,观念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先富带后富,先富地区带后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邓小平小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先富”到“共富”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由此,将人力资本的培养作为从“先富”到“共富”的实现机制,是改革的一个新思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