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育的边缘化问题及其克服

2004-1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牟纲 我有话说

美育是教育的有机构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仅期望美育提升人类个体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也期望美育能够承载起人类的人文关怀诉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的美育不仅未能完成其应有的使命,甚至还存在着美育的边缘化问题。

美育的边缘化问题并非始于今日。追根溯源,它是我国

多年教育选拔淘汰机制带来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我国教育存在的尚未克服的主要问题之一仍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问题。教育中的选拔实质上还是倾向于关注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尖子学生,注重培养、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应试素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试能力。其带来的结果不仅是人为地割裂了人的全面发展,使教育背离了社会的需要,也使美育等都成了教育中的配角和边缘。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忽视美育的教育是低质量的教育。真善美是和谐统一的,美是真,也是善,美是和谐,美更是人的天性表达。人类的教育本应该顺乎美的法则去培养和塑造个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这既是个体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但时至今日,即便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注重了课程目标的调整,注重了课程的综合,注重了加强课程的人文性,美育的边缘化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具体表现就是在整个的学校教育过程里,美育还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没有给美育以足够的重视。在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里,似乎美育是可有可无的,可多可少的,只有语文、外语和数理化等才是重要的,处于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而其他的和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学科则被列为边缘学科,和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蕴涵在各个学科中的美育的要素也自然成了边缘。对于这样的学科,人们的态度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任何人都知道,人总是要知善恶,懂美丑,明是非,也都知道这些观念尤其应该在人生的早期去培养。但在功利性的教育观念下,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美育等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

美育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对于个体的人格构建和境界升华,乃至对于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一点,无论是古代的儒家,还是近现代的思想家都有很多论述。孔孟等先哲都把“美”和“善”通用,认为美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心灵境界,也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态度。孔子主张通过诗、礼、乐等美育的内涵实现其教化的目的;孟子不仅提出人性本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主张追求人格美与美感的共通性。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记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蔡元培先生也多次强调美育对于个体发展和建设精神家园的意义和价值,认为美感教育可以陶冶感情、美化人生、锻炼意志、养成道德、充实生活与改造社会。因此,他在教育方针中把美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大力倡导,并赋予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美术教育为例,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大通道,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是认知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只有语言抽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而缺乏感性认识能力,他的想象力将会枯萎,创造力将受到扼杀。因此,学者王国维曾指出,“真正之知识,唯存于直观,在思索时,也不得不借助想象之助,故抽象之思索而无直观之根底者,如空中楼阁,终非实在之物。”多元智能理论创立者加德纳也指出,美术是空间智力的一种运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二是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能否体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移情能力和体察能力的极好途径。在美术欣赏中,儿童需要努力捕捉作者的情绪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美术创作中,儿童需要考虑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需要并将其以可被感知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教育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重要手段。三是有利于儿童学业的发展。我国的中学阶段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习美术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往往成绩偏低。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仅是那些打算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在继续学习美术,而同时又降低了其他科目的学习。这完全不是一种普及化的美术教育。事实上,普及化的美术教育将会促进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全面提高。根据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EEB)1995年的报告,从事美术学习超过4年的中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语言测验和数学测验成绩都高出普通学生。基于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独特作用,它不应成为教育中的边缘属地,而应该成为核心区域。

从人的培养出发,克服美育的边缘化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要重新明确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二要树立科学的普通知识观,克服美术上的过早专门化倾向。三要树立大发展观,大美育观,走出功利性的教育误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没有美育就没有全面发展。关爱人的发展,关爱生命和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正是美育的任务和使命。树立大发展观,大美育观,以美育统合各育,克服应试评价体制的影响,并加强美育在学科间的渗透,是克服美育边缘化的基本策略。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