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画之乡兴起书画产业

2004-1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宗立 特约记者 周文馨 我有话说

“陇中苦瘠甲天下”。通渭,是甘肃中部有名的一个穷县。但是,近年来竟以“书画艺术之乡”、“翰墨飘香之地”在全国出了名。“人人爱书画,家家挂书画”,其蔚为壮观的全民崇尚书画之风,引得众多文化名流到此游历采风,词赋吟咏;其日益兴隆的书画交流集散活动,引得藏家商贾云集、书画名家荟萃,书画产业欣欣向荣。一片贫

瘠的土地,竟生长着如此丰厚的文化――“通渭现象”成为国内文艺界探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深秋时节,豆麦堆满场院。记者翻山越岭,走进通渭人家。榜罗镇坪道村40岁的农民许世宏,7岁开始画画,以工笔画和山水画见长;也写字,会装裱,至今已有上千幅画作被兰州、青海等外地人购买收藏。他从1981年开始收藏字画,现藏300多幅。在其画室、堂屋、厢房、书房以至柴房、粮仓等10余间房屋里,挂满了或藏或作的字画,其中不乏名人力作。主人笑着说,家中有36亩梯田,种田是他的主业,一年下来总收入才4000多元;书画是他的副业,近几年靠书画已收入30多万元,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就指望这字画了。同行的县委副书记柳定坠介绍,这坪道村共有800余户人家,100%的人家有字画,100%的娃娃上学,户户屯里存着够吃3年的粮食;通渭人家不很富裕,但很“殷实”,精神很充实。

自古以来,通渭人重视耕读,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如今全县从事书画创作者3000余人,爱好者8000多人,县级以上书画协会会员300多人,在外地工作的通渭籍书画学者200余人。“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全县9.53万户人家,几乎家家有字画,收藏总量不下150万件。近年来,通渭先后举办书画展357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其中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通渭县农民书画展”。1993年,通渭成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至今,有118人的344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书画大赛及展览中获奖,有100多位国内外书画艺术大师来通渭写生交流,讲学献艺。

记者徜徉在县城繁华的南北大街上,但见书屋林立,画廊栉比;步行不足500米,竟发现有关美术、书法的讲座通知和培训招生广告达十几处;画廊一家接着一家,有10余户;有的专门经营名人字画,有的兼营装裱、玉石印章和笔墨纸砚。县书画院张东明院长介绍,目前全县已有书画装裱店和画廊260多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一些画廊和书画经纪人扩大到异地发展,通渭书画交易辐射陕、甘、宁、青、新等多个省区。

通渭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作出“文化既要搭台,又要唱戏”、“建设文化大县”的战略决策。今年内县文化大楼竣工,书画一条街及文化广场工程启动。县委书记郑红伟表示 全县将建立健全书画人才培育体系,确保书画艺术后继有人;从2003年起,通渭每年举办一次书画艺术节,促进书画产业迅猛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把通渭建成西北最大的书画市场和“文房四宝”销售地,实现“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