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4-1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小叶 我有话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与吉首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社会文化与思想批评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湖南吉首召开。来自海内外思想史学界的8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的诸多方面,如思想家的思想研究、思潮研究、学术思想史研究、西方思想的输入与传播、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等。

思想家思想的研究一直是思想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这方面的论文有20余篇,涉及的人物有包世臣、梁启超、胡适、梁漱溟、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戴季陶、陆征祥、熊十力、冯友兰、雷海宗等。与以往较多瞩目于孙中山、陈独秀等激进型思想家的研究取向不同,不少学者对温和型思想家如梁启超、严复、梁漱溟、王国维、熊十力等人非常关注,这反映了近年来思想家研究的新趋势。而以往研究较多的思想家如梁启超、胡适等继续受到关注,如黄克武在《魂归何处―――梁启超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再思考》一文中,以梁启超为个案,在分析梁启超的“国民思想”、“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列文森关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课题及何谓“启蒙”的问题;坂元弘子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性别问题”为视角,考察了梁启超的性别观,并在与谭嗣同等人的比较中突出了梁启超性别观的特点;张玉法则以实证的方法,考察了胡适在1919年的思想与实践,认为他将实验主义引介到中国,不仅到处宣扬,而且身体力行,其一举一动都是实验主义的化身。此外,思想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受到与会者的重视。郑大华通过对包世臣与龚自珍、魏源思想的比较,认为包世臣是嘉道学风转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龚、魏比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李可亭则对胡适与钱玄同的思想做了比较,认为二人“和而不同”,其交往与思想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发展前进的足迹。

思潮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近现代中国的诸多重大思潮如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激进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经世思潮、启蒙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等在本次研讨会上都被涉及。柴文华的《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作了系统的梳理,将其分为“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与“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并对保守主义的历史意义与理论局限作了独到的分析;胡伟希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乌托邦知识分子运动由渐进到激进的演变过程,剖析了这一激进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颇具新意;罗福惠则对青年知识分子与辛亥前后文化激进主义形成间的关系作了探讨;林建华分析了抗战时期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曹世铉则对东亚三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相对于以上思潮而言,学术界对经世思潮与启蒙思潮的研究时间较早,成果较多,但这并没有影响与会学者在这方面的创新研究。如李细珠在《试论嘉道以来经世思潮勃兴的传统思想资源》文中对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今文经学只不过是嘉道以来经世思潮勃兴的传统思想资源之一,而不是惟一,而乾嘉汉学、浙东史学、桐城派古文学及程朱理学等传统思想都是嘉道以来经世思潮勃兴的重要资源;彭平一在《关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则试图对以往关于启蒙思潮的研究作一宏观的梳理。

学术史研究是近年来思想史研究中形成的新热点,在本次研讨会上也备受关注。宋志明的《论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向》一文考察了中国近代哲学在本体论、发展观、知行观和人学观等方面由传统到近代转型的过程与特点;陈鹏鸣从学术思想的演变出发,逐一考察了章学诚对中国近代学者如龚自珍、魏源、李慈铭、谭献、郑观应、康有为、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等人所产生的影响;左玉河对晚清“整理国故”情况作了深入而详细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纳入近代新知体系的历史轨迹;何予明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为例,探讨了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转型的历史境遇。

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也是本次讨论会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李文海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一是要扩大研究领域,在研究精英思想家思想的同时,必须对下层民众思想以及民众思想与精英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予以足够的重视;二是要从单纯的思想研究扩展到对思想家社会实践的研究,离开社会实践,许多问题无法说清楚;三是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分界,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仅要研究政治、文化思想,还要研究其他方面的思想。王笛认为,下层民众的思想理应是思想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从方法论上探索了如何从精英话语霸权中解救下层民众的思想与声音,如何将下层民众的思想纳入思想史研究者的视野。李长莉以五四文化人对《浮生六记》的不同解读为例,探讨了精英知识分子在民间传统的承续中所起的作用。这表明,民众观念已进入到部分思想史研究者的视野,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的交叉、渗透日趋明显,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在拓展,其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化。

此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其他问题如西方思想的输入、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以及对于长期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上,也都出现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张朋园的《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一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考察了晚清包括政府官员、西方传教士、功名士绅在内的知识分子将西方议会思想引进中国的过程;高瑞泉的《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一文则考察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产生与近代价值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耿云志的《关于近代思想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则重点就和平改革思想、民族主义、个人主义等几个近代思想史研究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