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带给网络的就像电网有了插座
●网格需要高性能计算机做发动机
●网格中间件的发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个
●网格技术可应用在地质预测等五个方面
主持人语
在国家863计划及211工程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世界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我国为何要建教育科研网格?建成后有何重要用途?最近本刊邀请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副所长徐志伟,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历军就此进行了座谈。
金海 |
徐志伟 |
历军 |
网格: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主持人:在谈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之前,请专家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网格?
徐志伟:网格目前还在发展中,因此还没有一个唯一的、精确的定义。可以说网格是构筑在因特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它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如大型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服务等。也可以形象地说,网格把整个网络变成了一台虚拟的计算机。
历军: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困惑,其一,IT将向何处去?没有明确的答案;其二,如同当年Web(万维网)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样,下一个改变我们生活的“大家伙”会是什么呢?
徐志伟:今天,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因特网、万维网两个高潮。因特网把一台台计算机连了起来,万维网把一个个网页连了起来。但是过去的网络并没有把应用连起来,比如数据格式不同就不能互连互通。人们发现硬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并没有相应地提高。网格要实现的是应用的互连互通。网格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历军: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
徐志伟:信息产业正从公众认识阶段向公众普及阶段发展,就像电网上有无插座带来的前后变化一样。电网上跑着电流,有了插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把各种电器连上去享用。网格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网上的各种资源。
历军: 我们下一步要把研发的方向转向网格。网格就是计算的未来,核心思想是基于宽带和无线网络,让位于一台计算机内的各种部件都能独立上网,共享资源和服务,开创WWW后的GGG(GreatGlobalGrid)新型商业及科研模式。
我国教育科研网格世界领先
主持人:我国已有非常先进的教育科研网(CERNET),为什么又要建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金海:网格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它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网络。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确很先进,它的8个主结点之间都是2.5G的互联,下一步还将从IPV4向IPV6转换,但教育科研网格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在CERNET之上的资源利用率。
历军:有的地方没有高性能计算机,许多科学计算做不了,有了网格,计算资源可以共享,一些原来不能做的工作可以做了。像利用生物信息学网格,不同数据库和计算软件之间可交替作业,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金海:另外,近年来,国家投资了很多项目,包括211工程、981建设等,各校重复建设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利用率也不平衡,有的高校计算资源不够用,有的高校计算资源利用率还不到20%。如果网格技术能真正使用起来,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教育信息化的成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从2002年8月开始,我国开始酝酿建设基于教育科研网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主持人: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金海: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到2010年通过网格连结211工程的100所重点高校,实现100所高校在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上各类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目前已有20所高校加入进来,计算能力超过12万亿次,明年将达到12 15万亿次。一些结点就用了曙光的高性能计算机。
主持人: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应用?
金海:经过反复论证和调研,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确定了五大专业应用,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一是生物信息学网格,也即用网格实现高校之间生物信息资源共享,如基因序列分析、匹配等。二是图像处理网格,目前有三维虚拟人的重建、遥感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三是流体力学网格,主要开展飞行器遗传优化设计、分子动力学研究、大型地质灾害预测等。四是以数据密集型为背景的海量信息处理网格,如高能物理数据处理及大学数字博物馆网格等。五是远程大学课程在线网格,集中了各校的精品教学,已有2000小时的课程,每天有数千人浏览。
徐志伟:目前世界上信息服务网格非常少,大都是科学计算和海量信息处理网格,远程大学在线网格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对缩小教育领域的数字鸿沟,提升国内整体教学水平很有意义。
金海:以大学数字博物馆网格为例,教育部投资建设了18个大学数字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原先都是各自建设,完全异构,互相之间不能共享。现在我们做了4个学校数字博物馆网格试点,通过一个平台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资源完全可以共享。
徐志伟:现在网络上也有大学课程在线,但是需要登录到一个一个学校去找。网格完全不同,用统一的界面、统一的方式登录,使用者不用了解背后的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大大节约了时间。
历军:曙光作为国内服务器领域的“国家队”,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参加了“世纪曙光”、“西部高校”等多个教育部重大项目。在教育网格方面,曙光早就联合了国内的高校展开了相关研究,这方面得到了包括华中科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国内重点院校的大力配合,一部分相关技术已经在“国家网格”上海主节点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中得到了实现。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任重道远
主持人:目前,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已经启动,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金海: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到现在,我们越来越关心将来的机制和运行规范问题。再一个是我们要建的是长期运行的实用性网格,不是科研项目鉴定过后就完事了,要有支持中心、测试中心、运行中心等不同的组织机构,对这些机构国家不可能永远投钱,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实现自我良性循环的机制。
历军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突然摆在你面前一台浑身上下带满网格属性的系统,包括落户上海的10万亿次计算能力的曙光4000A,可能有90%都是传统技术,只有10%称得上是网格技术,但网格零件确实已经存在,如网格文件系统、网格监控系统等。
徐志伟:标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网格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标准不定对全世界网格研发建设都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等别人做好标准再使用,我们应该开发技术并应用,在得到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影响标准的制定。我们的科技部中国国家网格(CNGrid)项目在2004年初推出了网格软件1.1版,正在分布于全国的网格节点和应用网格中试用。我们在明年还会推出网格软件2.0版。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将产生标准草案。
金海:最近,我们刚刚发布了一个平台,并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规范。这是世界上首个发布的基于WebServeices的网格中间件。这个平台能够支持不同的科学计算,我们的3个应用网格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跑起来,这也证明了这个平台的先进性。而美国要明年初才能发布基于WebServeices网格中间件。
徐志伟:在网格建设中还应特别重视高性能计算环境的建设。一旦实现共享对高性能计算机的要求大大增加,这些海量处理及服务的工作是普通的服务器无法完成的。高性能计算机好比网格上的发动机。
历军:对于教育网格,曙光认为首先要在做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加入网格的思想,把框架及未来的扩展规划好;其次,要积极开发包括网格零件的产品,促进教育网格的产业化。而在这方面,负责国内教育网格的相关专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