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文化如何走进校园

2004-1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10月下旬,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演出剧目之一,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大受欢迎。此前该剧已在台湾、香港、苏州等地演出引起轰动。苏大专场演出后,学生普遍的反应是惊讶、赞叹:“没想到昆曲的唱腔、服饰这么美,对爱情的演绎比现代故事更婉约。”

学生的惊叹,同时暴露出传统文化在

当今学校教育中薄弱的一面。那么,传统文化如何真正走进校园?记者为此走访了苏州市平江区教育局局长沈建中。

沈建中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要改变育人观念,加强文化育人,让孩子们在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遨游,培育尊重历史、关爱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平江区旧时原为“平江府”,是老苏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全区共有82处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古迹。苏州27个古典园林有11个在平江区,区内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和狮子林,更是集中了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区内的苏州博物馆,收藏着来自民间遍及吴郡各地的绘画、书法拓印、玉石、织绣等古文物,多角度地反映了吴地人民生息繁衍、繁荣发展的文明史。园林、苏绣、民乐等方面的专家集聚,也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创设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传统文化进校园要立足本校,创建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沈建中介绍说,平江区的学校大都坐落在文物古迹中。教师因势利导,发动学生保护校内文物古迹,设计、布置具有姑苏园林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长廊里张贴着学生们精心制作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剪纸作品;课间休息时,“江南丝竹雅韵”在校园飘扬。结合研究性学习课题,全区3000多名中小学生寻访平江古迹,查找资料、走访老人,挖掘出一段段历史渊源和动人传说,《情缘平江》由此结集出版,详细记载了老苏州的城墙牌坊、水巷小桥、古井老树、园林寺观,成为区政府对外宣传的材料之一。

沈建中说,传统文化进校园,还要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平江实验学校借助校内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大成殿和18棵古银杏树,塑造了“银杏校园文化”,设计了卡通形象“银杏娃”,创办了银杏文学院、银杏艺术学院等银杏社团文化,激励学生争做团结、诚实、勇敢、蓬勃有朝气的优秀少年;城东中心小学成立了“城东少儿民乐团”,开办了民乐实验班;桃坞中心小学建立了桃坞木刻年画展览馆、创建了桃坞木刻儿童工作室,按年龄和动手能力不同,分纸版画和木刻画教学;大儒中心小学成立了“行知艺术团”,校园内丝竹声声、昆曲悠扬。

沈建中说:“传统文化进校园,还应当实现大、中、小学联动,逐步加深内涵。实践证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长期的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精髓,将在学生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