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画品 人品

2004-1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燕侠 我有话说

罗工柳1916年生,广东人。1936年在杭州艺专学画,1938年到延安,后到华北前线从事美术工作。19

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七届荣誉委员等。

在我的印象里,无论是画国画,还是画油画,画家都是专攻一门。甚至有的人一辈子画的对象都是单一的,比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郑板桥只画竹。罗工柳却不同。他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木刻、版画、油画,甚至还搞过书法、设计过人民币。而且他的画作,传世的极多。

《鲁迅像》是罗工柳20岁时创作的。这幅像石刻一样的作品,不拘手法,甚至运用了剁、砸、斫的刀法,在方寸之间抒泄了罗工柳对鲁迅逝世的不平和悲恸。《鲁迅像》是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不多的木刻作品之一,现由鲁迅博物馆收藏。

罗工柳在延安时期创作的《马本斋母亲》和《李有才版画》插图等木刻作品之所以能够传世,画界人士说,可以用“风、神、趣、韵”四个字来说明。风,风格,乡土味道很重,风格朴实;神,有艺术家的神韵和对象的精神,像李有才很傲气,这傲气不是帝王的傲气,也不是一般人的傲气,而是一种农民的傲气;趣,结构,黑白、线、刀法结合在一块,有一种灵趣在里面;韵,韵律,是有节奏感。

罗工柳着力最多,成绩最卓著的是油画。他早期的作品《地道战》、《整风报告》、《前赴后继》等已作为历史题材油画的经典被国家收藏。《地道战》因被编入小学课本更是广为人知。

1955年罗工柳远赴苏联,入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进修油画。学成回国以后,他潜心于油画的创作与研究,将国画的写意与西画的写实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批全新的作品。这批作品以严谨的造型、深入的性格刻画、新鲜的光色和洒脱的用笔,一改他过去的画风,使画坛为之惊讶,有评论说他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他此时的《伊凡杀子》、《大河西岸》等画作,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罗工柳不但以画闻名,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

82岁时,他曾经这样描述他选择的为救亡、为革命、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我20岁前后,多次站在十字路口。在广州我已经有工作了,可以满足于这种工作,但我不甘心,又跑到杭州求学;在学校,当时有人为我办好了去美国留学的手续,船票都买好了,但我又放弃出国而留在了国内;我可以在学校继续学下去,却又放弃了读书,跑到了延安;在延安可以留在后方,但我放弃了,跑到前线、跑到敌人后方、跑到战争最紧张的华北平原去了。这几步都是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在十字路口不是明确地选择,我的历史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一个人的一生与人生观分不开。”

1978年底,为人民币的设计工作,罗工柳计划到云南、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搜集素材,机票已经买好了,但出发前一天,却出现便血。他是设计组负责人,不去,整个计划就会受影响。他坚持去了,一直工作了两个月。

不久,罗工柳被诊断为直肠癌,做了切除术。由于失血过多,手术作得不彻底,术后采取了化疗。当时的情况很危险,医生甚至一度叫家属安排后事了。久病成医的罗工柳却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中止化疗,离开北京,和夫人杨?一起去东海上的嵊泗岛疗养。医生、朋友、同事都担心出去后医疗和抢救难以及时,但罗工柳却认为,养病最关键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981年,罗工柳到嵊泗岛养病。第二年夏回北京一检查,状态非常好。连医生都很吃惊,认为是个奇迹。而罗工柳心里很清楚,一是大海边有丰富的负离子,二是海产品有极丰富的蛋白质,三是靠书法调息养气,四是心旷神怡,没有干扰,安心养病。这几点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

此后的20多年里,罗工柳又患过肾癌、胆结石、皮癌等重病,所幸的是这些癌症都是原发癌,没有发生过转移。每次患病都能转危为安的原因,不能不说是罗工柳的精神和意志起了关键的作用。一般人得了这么重的病,怕是吓也吓死了。夫人杨?说,罗工柳对疾病一是不怕,二是主动进攻。他总是说,我不能等死,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做。从发病那天起,他开了四次刀,做了五次手术,最后是他胜利了。他顽强地生活、工作到了2004年,以身患五种癌症、坚持到88岁高龄辞世,创下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无论画品还是人品,罗工柳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