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年扬大 人才摇篮

2004-11-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扬州大学这所百年名校,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毕业生,其中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已培养了近6万人,涌现出殷震、徐冠仁、余松烈、周尧院士,“白衣圣人”吴登云,“全国十大杰出农民”程立力,江苏“十大杰出企业家”吴厚和,著名作家毕飞宇等杰出校友。所有这些,都使这所百年名校、改革名校

名声鹊起。

良好的声誉来自扬大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来自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鲜明的质量理念

作为江苏省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大具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扬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面向是立足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江苏的“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一定要高,要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在苏州工业园区,扬大的毕业生有800多人,他们大都分布在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干得很出色;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75%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三分之二的中层管理人员毕业于扬大;在江苏省南通中学,我校的毕业生最多,工作也非常出色。所有这些,都展示了我校的质量理念和办学特色,这就是秉承百年办学传统,长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江苏,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如今,我校每年招收新生7000人左右,已连续多年是江苏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为江苏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数量多了,但质量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滑坡”,这是扬大人的理念。扬大的大多数教师都记得校党委书记范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扬大来,那是对我们的信任。家长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还不是希望孩子能够成才。我们在座的大多为人父母,大家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我们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责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正如此,扬大人对人才培养质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深深知道自己肩头担子的份量。

坚固的质量基石

“人才质量――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这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链条,没有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就没有基石。对此,扬大人不仅理解了,而且实践着。多年来,我校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走整合、交融、提高的专业改革和建设之路,全面提升了本科专业水平,把这块基石打造得更加坚实。

作为合并高校,扬大积极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工作,较早启动了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我校现有6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还新增了制药工程、朝鲜语等21个社会急需的本科专业。我校以学科建设来支撑专业建设,经过努力已经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含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以优秀课程、重点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群,催生出一批拿得出、打得响的精品课程,目前已建成省级优秀课程群数2门,省级一类优秀课程24门,省级二类优秀课程51门,校级优秀课程91门,有3门课程参加了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从2001年起,我校全面实行学分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了校、院、系三级平台课程。同时,积极推进“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等,允许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课程、学习时间和任课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严密的质量监控

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为了切实保证本科教学的质量,扬大建有一整套完整的监控体系。一是学生评教,我校从1999年就开始实行该制度,每一位学生都要对该学期每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填写评估表,学校根据不同的评教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学生的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考核、各类教学奖项的评选、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挂钩。二是教学督导,从1997年开始,我校就在校内聘请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较高威望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校、院两级的教学督导员,他们通过听课、检查、参加活动等形式,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评价教学效果。三是教师评学,教师可以通过期中教学检查、期终考试及试卷分析、作业、各种能力大赛和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答辩等形式,开展评学活动,并将情况反馈到学校、学院管理层,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

此外,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扬大还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全校教学管理队伍中,95%的人年龄在55岁以下,7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近20%,近30%的人具有高级职称,39%的人具有10年以上的教育管理工作经历。近3年来,全校教学管理人员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达20项,有18项为管理类奖;我校教学管理人员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30余项,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有近10人获得校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

有力的质量保障

人们都说“名师出高徒”,扬大人深谙个中道理。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成有用之才,我校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十五”期间,我校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现在,我校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处于40岁左右这一最佳创业创新年龄段、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与此同时,郭荣校长还提出了“内扶外引”的理念,在积极稳定内部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既要使招进来的贤士大展宏图,又要让家里的人才干劲百倍。

有人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扬大人觉得“大师”诚可贵,“大楼”也不能少,“大楼”其实就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代名词。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同样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近三年来,我校在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教学“硬件”建设和校园环境整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制图室等700多个;有居于全省领先水平、可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比赛的体育馆,各类运动场馆近18万平方米;有藏书315万册、总面积近6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2001年以来,我校累计投入1.61亿元用于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计算机中心的条件;新建学生公寓近30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大力整治校园环境,仅去年就拆除危旧建筑3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9万平方米,新建透空围墙1800多米,使得校园风景如画,面貌焕然一新。

良好的学风也是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我校以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这些举措的效果是显著的。扬大学生在各类可比较的考试和竞赛中均取得了优良成绩。2001―2004年,在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扬大学生的通过率逐年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比江苏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左右。近三年来,扬大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各类省级文化艺术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43项,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680多篇;学校连续十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