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作者是将瓦当放在燕下都的发展历史中加以考察的。瓦当虽然只是筒瓦之头,但上面的纹饰和文字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时代文化的一种折射。正如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中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史书中对燕下都的记载比较简略,但作为当时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一定上演了波澜壮阔的一幕。因此,欲研究瓦当,必须先了解燕下都的历史,了解燕国的政治、经济、民俗和建筑等,瓦当的分期、纹饰类别和题材以及变化规律,都离不开这一特定的环境。该书第一章《燕下都的历史地位》和第七章《燕下都瓦当“母题纹饰”渊源、含义及作用》等均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使读者对燕下都瓦当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作者用大量的实物对瓦当纹饰的类别,题材变化以及分期进行分析,这些瓦当均为作者多年收藏,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使分析论证显得更有说服力。如关于燕下都瓦当纹饰特征的三个阶段,作者认为前期承袭商周青铜器纹饰,表示原始崇拜,中期是原始崇拜与反映当时社会风尚(模拟自然)相结合,晚期则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景物或现象,但这样论述尚显得抽象枯燥,所以作者列出110面瓦当图案来加以说明,从而使读者深刻地了解了这一发展历程。在论述燕下都瓦当分期时,又列表举出200多面瓦当图案加以分析,直观生动,令人信服。
学术研究需要理性思索,但瓦当研究并非冷冰冰地面对研究对象,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历史,需要研究者跨越时空与2000多年前创造那些艺术品的劳动者进行精神对话。那些制作瓦当的人身份卑微,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艺术和美。解读瓦当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细心去体悟,需要我们回到古人生活的情境中去,这绝非浪漫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彻底摒弃当今社会普遍的浮躁心态,体会古人在征战不息且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如何创造了那么多令人赞叹称奇的艺术品。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艺术的快乐,也包涵着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瓦当为何越千年仍然会让我们陶醉,仍然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燕下都瓦当研究》刘德彪吴馨军著河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