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的外资真的多了吗

2004-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我有话说

争论的由来

近几年,我国引资的规模和速度举世瞩目。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接受国。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跨国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依

然保持较高水平。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29亿美元。专家预测,全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有望突破600亿美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吸收外资数量最多的一年。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主要是解决资本短缺问题,而今天,引资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权威机构提供的数字说,目前全国600种重要商品中,约有85%的商品是供过于求,10%以上的商品供求平衡,而仅有为数极少的商品供不应求。从货币市场看,我国已由资金短缺,贷款高于存款,发展到现在的存款大大高于贷款。到2003年底银行存款大于贷款49059亿元人民币,比1994年放大了近13.2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外资多与少的问题就在国内引起过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引进外资的现实基础已发生了改变,从前的引资理论亟待修正。

多与少的标准是什么

一是对于计算方法的争论。部分专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和地区。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而马来西亚是45%,新加坡是38%,墨西哥是31%,韩国是15%。因此,中国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依赖过重已成事实。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认为,用25年累计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前的GDP相比的方法本身是不合适的。如果用今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估计将达700亿元)除以今年的GDP(估计将达15000亿元),得出的比值也仅为4.6%,不会比其它国家高出很多。此外,并不能说“55.48%”这个数字就代表着依赖过重。

二是对于引资效果的争论。武汉大学陈继勇教授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在给我国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冲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造成对某些新兴行业的垄断,挤占了我国市场,排斥了我国当地的企业,抑制了我国某些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跨国公司对我国规模投资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我国经济的脆弱性,增强了外部经济风险向我国的传递,降低了我国政府实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研究员说,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引资太多会危及我国经济安全,二是带来的某些竞争会对国内企业产生不利。这两种担心都是不必要的。从安全性看,外商直接投资并不足以控制或垄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2002年,我国发布新版的《外商投资生产指导目录》,其中将生产行业划分为四类,分别是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外资进入的。因此并不是所有行业都对外资敞开。从中外企业竞争看,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的企业正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了优胜劣汰。

对此,商务部外资司胡景岩司长指出,从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数字比例看,外资只是在少数行业占有较大份额,如占到我国机电产品销售额的70%,高新技术产品的84%。总体来看,目前外资并没有形成垄断,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例徘徊在30%至40%之间,远没有达到饱合状态。我国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不会改变。

金伯生说,衡量外资规模是多还是少,不能简单地看几个数字或比例,而应看引进的外资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是否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益。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吸引外资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资金本身的意义。它们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其人才效应及其波及作用不容忽视。更为重要的是,为缓解我国就业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

引进外资须符合我国产业政策

金伯生说,在看到20多年我国引进外资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部分地方在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现阶段,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部分地方不考虑资金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盲目引资。少数地方政府仍单纯地把引进外资的“数量”视为政绩的表现。

沈骥如说,引进外资必须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如果盲目引进,将影响我国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最终效果。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央行上月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举措将扼制我国投资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局部行业存在的生产过剩和重复投资问题。一边是我国控制货币发行量,另一边,少数地方政府仍然盲目地引进外资。一头卡住了中国企业,一头却是大量外资涌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必然要兑换人民币,这无疑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沈骥如分析说,吸引外资必须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否则将造成恶果。目前我国的外资、合资企业的出口额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事实上,它们中许多企业所需要的钢铁、铝钒土、水泥等原材料都需要我国供给,另一部分则靠从别国进口到中国。这正是造成近年来我国铁矿砂、原油进口量逐年攀升的原因之一。而这给别国造成的印象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世界能源消耗巨大,“中国威胁论”也由此而生,这实际上是“代人受过”。另一方面,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完成生产环节,然后将成品出口别国从而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所赚到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付出的却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价。

沈骥如说,引进外资必须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将投资方向转向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部分城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例如,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建立之初曾引进一个外国的化工企业,但发现该化工企业上马后严重排污,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当地政府果断决定关闭该企业,并由政府赔偿企业损失。上海、江苏等地已开始将“投资密度”(投资总额/土地面积)作为招商指标。1亩地投资不能少于200万美元,如低于此标准则不允许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的投资密度现已达到10亿美元每平方公里,汇集的都是汽车制造、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屏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外资企业。

过去我们是“只要是外资,我们就欢迎”,而今“外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引资观念已深入人心。除了量的增长,中国今年吸引的外商投资也出现了质的提升,过去外资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今年以来,服务贸易领域吸引外资的增速高于制造业。另一方面,在制造业领域,更多的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资金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在今后的时间,我国还将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不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的范围。年初商务部颁布《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允许外商在华设立投资性公司,今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开始实行,规范零售业对外开放。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外资进入将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