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阜平:饱蘸激情绘美景

2004-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我有话说

河北省阜平县,一方红色的热土。从1937年到1948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首先在全国树起了坚持敌后抗战的旗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均曾设在这里,领导边区军民进行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进入战

略反攻的重要时刻,1948年4月10日,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以及任弼时等同志由陕北途经山西,翻越长城岭进入阜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46天。在城南庄简陋的小屋里,毛主席写下了《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两篇重要著作。

如今,在这块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巨大奉献和牺牲,英雄辈出的土地上,20万阜平儿女紧紧依靠党的领导,用热血豪情描绘着秀美家园,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牢记领袖嘱托,发展教育事业

初冬时节,记者驱车沿着平坦的山间公路驶入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阜平县。

在毛主席住过的花山村,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今年79岁高龄的张冀新老人,为我们讲述了毛主席鼓励他“教好娃娃”的故事:1948年春,在家乡教书的张冀新从毛主席住处路过,正巧主席从院里出来。主席笑着问他:“你是小学教员?”“你教着多少娃娃?”“你们教的是什么课本?”……一一回答后,毛主席高兴地点点头:“很好,很好。一定要把娃娃们教好,培养好祖国下一代。”

毛主席的嘱托鼓舞着全县教师。张冀新教鞭一拿起来几十年没放下,为老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谈起家乡的巨变,老人感慨良多:“现在好啊,家家有摩托,村村通油路。就说教育吧,建国初期全县只有100多名教师,现在有2000多人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普遍提高了。改革开放后,县里更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如今最好的房子是学堂,村里的孩子也学电脑了。我的工资从30多元,涨到现在的1600多元!”

同行的县委干部介绍,阜平已乡乡建起电子信息馆,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县中小学安装微机1500多台。小学入学率达到100%,中学入学率95.6%。每年有600多名学子走出大山,到高等学府深造。

四大支柱产业,铺就富民之路

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驻足,这里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清澈的胭脂河从门前缓缓流过。馆内以聂帅铜像为中心,周围松柏苍翠,庄重肃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正在改扩建中,今年仍有全国各地的数万名青少年来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阜平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纪念馆馆长王欣介绍说,作为革命老区,阜平县境内有10多处革命旧址,我们正在规划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增强教育功能。阜平县境内还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以及国内最大的片麻岩天生石桥。阜平县已投资近3000万元开发由这些景观组成的风景区――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前来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红色旅游带动了绿色旅游,今年以来创直接经济效益144万元,创社会效益3500万元。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餐饮服务、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景区周围的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除旅游业外,老区人民还立足本地优势,大上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矿产建材业。四大支柱产业迅猛发展,让老区群众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