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办的“优秀剧目展演月”在古城南京的演出市场上“艺”彩纷呈 精华版经典昆剧《牡丹亭》吸引了大批中外昆剧迷;青春版京剧《白蛇传》、新版话剧《世纪彩虹》、新版锡剧《沙家浜》、扬剧《龙二瞎子》和《祖国颂》交响音乐会等12台剧目博得观众一片叫好声。
这次“展演月”集中
面对“展演月”取得的成功,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说:“文化表演团体只有到市场中去接受观众的检验,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江苏省演艺集团整体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的改革将使其最终成为一个规范的现代文化企业,以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身份在艺术市场中赢得立足之地。”
3年集团改革,为“事转企”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省对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自3年前开始。200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江苏省几大直属院团――歌剧舞剧院、京剧院、昆剧院、锡剧团、扬剧团和人民艺术剧院、人民剧场、江苏省演出公司等单位进行整合,成立了演艺集团,从而实现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艺表演团体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集团成立后,将原先各实体的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演出营销权和行政、后勤管理权等收归总部,由总部进行统一调度,院团长只需负责艺术生产、队伍建设以及效益工资的分配。在用人上,集团设立艺术表演、创作、管理3大类12种岗位,择优上岗,并实行5%的末位淘汰。工资实行“基础工资 岗位工资 考评 效益工资”。在艺术生产机制上,打破了原来以获奖为参照系的状况,改以市场为参照系,将市场与获奖有机结合。
新机制对人才培养的选拔十分有利,特别是手中有“活儿”的青年演员,都觉得“有了希望”。2003年,集团新创作排演了舞剧《早春二月》、昆剧《窦娥冤》等40多个剧目,全年演出2500多场,虽然受到非典影响,演出收入仍比上年增加了12%。
集团化的改革还扭转了艺术表演团体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思想,使演职员工观念上发生了深刻转变,市场意识已深入人心。演职员工们对收入拉开差距、对实行更加彻底的转制改革都已在心理上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为进行演艺集团彻底向规范化现代企业转制打下了基础。
彻底转制,重塑新型市场竞争主体
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机制改革,但江苏演艺集团还是留下了一块事业单位的招牌――江苏艺术剧院,也给改革留下了“尾巴”。不进行整体转制,就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不能将集团做大做强。
2004年8月,江苏省全面启动演艺集团“事转企”改革。集团所属11个门类的艺术单位全部转为企业,其中包括江苏省昆剧院、交响乐团等从事高雅艺术生产、被普遍认为应由国家包养的事业单位。
江苏演艺集团的转企改制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集团第一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母子公司框架,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集团下属各院团和其他经营单位改造为子公司。对江苏艺术剧院及下属院团的事业编制全部核销,江苏艺术剧院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也予以注销。第二步,江苏省政府将收回授予集团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职能,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吸纳省内外社会资本,组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
江苏演艺集团在进行转企改制时,时时注意到以人为本搞改革,转岗分流时保证员工的身份、工资待遇随人走,“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到今年底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办理手续;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工龄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连续工龄满20年的,自愿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集团按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保障下来;愿意进入转制后企业的,集团全部接纳,并调整职工劳动关系,依法置换职工身份、签订劳动合同。目前提前退休的165名职工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转入企业的877人则将在竞争上岗后签订劳动合同。
“事转企”改革得到了江苏演艺集团大多数中青年演职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徐全心说,京剧院大部分员工尤其是中青年演员对改革是认可的,而转企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使舞台中坚力量的利益得到保障。京剧奚派传人、著名须生张俊强说,尽管我已经符合提前退休的条件,但强烈的事业心还是使我选择了留下,继续为自己钟爱的京剧事业奋斗。
政府改革扶持方式,“花钱买新体制”
江苏演艺集团整体转制为企业,但并不代表着政府对这些文化表演团体从此“撒手不管”。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来形容政府为演艺集团转制所采取的政策。江苏省今后对演艺集团的财政扶持力度不但不减,而且随着全省经济水平的发展逐步加大对艺术生产的投入。
按照集团的转制方案,江苏省政府为演艺集团转制改革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转制前已经离退休或提前退休的原事业在编人员,原享受的离退休待遇一律不变,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解决。原事业编制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由财政负担的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
为扶持昆曲,江苏省还将建立振兴昆曲专项资金,用于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普及、研究、剧目排演等;建立艺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吸引、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集团转制后,政府的投入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今年江苏省政府对演艺集团的扶持款项将达到5000多万元,但投入方式将采用政府采购、奖励、演出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从“养人”为主转变为支持艺术创作、生产、演出为主。也就是说,政府财政投入资金将不再作为人头费,而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鼓励各团体创新剧目,鼓励他们多下基层演出,多代表江苏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演出活动。
江苏省演艺集团此次“事转企”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集团总经理顾欣激动地说,通过这次改革,江苏省演艺集团将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强大艺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文化产品开发能力、艺术人才培养能力、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市场竞争主体。(新华社南京11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