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攒班造书与南郭处士

2004-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钱世明 我有话说

有些大部头学术著作,由名家领衔,组织一班学者去写,如《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一批学界知名的书,都可算集体创作的代表。我现在要说的是攒个“写作”班子去造书,与集体创作不可同等视之。

有鉴于学术著作出版艰难,国家出钱帮助作者出书,实是件有益于发展文化的善举,也确有不少真治学的

学人赖此出版了学术价值高的著述。但此善举也为今日混迹学术界的南郭处士们有了滥竽之机,把好端端的善举当成了他们沽名捞钱的途径。不少连一本著作都不曾有过的,刊物上连一篇正经论文都没发表过的人,成了“主编”、“副主编’、“撰稿者”,攒巴攒巴便出了个“写作”班子。跟大砖头似的精美装帧的书上就印上了他们的名字。这种“大砖头”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倘靠自己写稿投稿,他们的书稿、文稿能出版吗?能被杂志采用吗?他们非写书者,是造书者!真学者写书,因为没钱出不了,而造书者们却是只要造出书稿便能出版,为什么?他们有弄钱的本事!有了钱,往出版社一送,以堂皇的“课题”名目,造出的玩艺儿自然变成能摆上书店货架的书。

报选题也有窍门:起大题目。申报被批准之后,经费到手了,南郭处士们可以开什么编委会、讨论会……可以住宾馆,可以时不时撮一顿……种种开销全有了依靠,私囊也渐渐鼓起来。一部资料性的书,能“写”上几年,花上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砖头”造出来了,皆大欢喜,名、利既得,什么质量不质量,谁负责?笑骂由读者笑骂,反正南郭处士们也没把“大砖头”真个当成立身垂世的东西。倘若他们真以为自己造出的书能传世,那他们就连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也不如了――南郭处士混不下去而逃走,倒说明他是个知羞耻的呢。我进而思之,真钦佩那些自掏腰包、出版自己心血之作的学者,他们肯定对所写文字认真负责,纵然书中有瑕疵,也应原谅,也应佩服,因为他们没遭毁公家的钱!我见过一部自费出版的水彩画册,画家一直亲自守在印刷厂,对每幅画的色彩效果都一丝不苟。也看过一部攒班子造出的书,整部书的文字风格真可谓五花八门,挑其硬伤,则语法不通处有,用词不当处有,错记前人生卒年处有,误述旧事处有……错别字更甭说!

花公家钱,攒班造书最大的弊病即南郭处士们没历史责任感,对读者不尊重,浪费公款不心疼,制造伪劣产品。要防此弊病,不如先请给钱者别见申报的题目好就给钱,而批准其选题后,待书稿写毕,经出版社审定之后,把实际印书所需费用和应发稿费给出版社,由出版社给撰稿者发稿费。如此,出版社一文不花出书赚钱,不吃亏吧?且出版真合学术水平的好书,出版社也获清誉。出钱的有关部门这样做,既能防止浪费公家的钱,又能保证所资助之书的质量,官声也佳,何乐不为?说来说去一句话:申报题目的、给钱的、出版的,三者管事的人都得心正!心正而意诚,只求为国家出质量好的学术著作,决无借此捞油水之心便好。至于申报选课的单位领导,倘把出书的旨的定在为本单位增光,为自己添政绩上,也不应该。

为发展文化,需要有眼光的出版家,需要有眼光的文化单位领导。而有诚心治学的学人是出佳作的关键。轻利重节,以心血写书者,何忧名与书之不传?

是文化垃圾,还是书中精品,历史必作出公正的存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