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该重视语文课了

2004-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华羽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11月18日刊登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文章《一名语文老师的困惑和苦恼》,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目前一些中小学校及学生本人对语文课的偏见和不重视提出了质疑。读罢,让人不禁对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感到忧虑。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是主课,是赫然排在中小学所有课程首位的重头戏。所有的老师和学

生都对语文课相当重视,谁的语文成绩好,是很受大家尊重与羡慕的。而如今语文课的重要程度在学生心目中已大打折扣。按照文章作者的分析,一是现在的孩子都太务实,高新技术人员拥有高薪水、高地位,引得学生们偏爱理科;二是某些大学加分或特招的条件是竞赛成绩,而语文没有各类竞赛,所以遭到冷落。另外,现在语文课教学改革步伐缓慢,导致学生们失去兴趣。这各种情况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但是对语文课轻视的现象却不应该再持续下去,因为这是一个牵涉到国民素质的大问题。

语文课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决不仅仅是培养语言能力、能写好作文那么简单。事实上语文课程中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社会、人性人情等多重内涵,人们可以从一篇篇课文中层层深入地去感知世界、洞察人性,它是一个对人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品德修养的全方位培养过程。甚至可以这么说,不少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的锻造,其实就是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上完成的。所以,学好语文课,是一辈子的事;数、理、化学得好只是一种狭义上的聪明,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挫折,有理性和前瞻性,才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聪明,未来也才可能更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语文课。

当前,一些语文老师存在着委屈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教材的改革问题、社会上的急功近利问题等等都需要各方面来共同解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创造性,在传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明白,语文课的目的,最终是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的方法,教会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和化解心灵的困境。语言和课文都只是工具和手段,它们不是最终目的。要让学生们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量化考核的,一个人的气质、内涵,包括生存能力、影响力,都离不开精神的培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申、贯通、深入分析、联系实际,也都验证着语文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引用文中某位数学教师的说法:“语文这门课是个人就能教,谁还不会说中国话?”这种对语文课的莫大误解不也正显示了人文素养的缺失吗?这样的老师将会把学生引向何处?如果把孩子们都变成只会写写算算的机器,人情不通,世事不明,那不是我们教育莫大的悲哀么?该重视了,语文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