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演示着如此的巧合:1994年,湖北省武汉市曾经举办过全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我国近年生态旅游的建设热潮可以说是滥觞于此次会议。整整10年后,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新一届生态旅游论坛,又于前不久在武汉市郊的黄陂区开幕。而此时此刻,生态旅游在我国不仅已经初具规模
回归自然:
休闲产业主旋律
何谓生态旅游?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就是一种到优良的未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去的旅游形态,简言之,即回归自然,就是前往森林、草原、农家、湖泊、海滨、溶洞等处放飞心情,这符合人们解决了温饱后的一种普遍生活需求。而在中外有关专家学者的眼里,生态旅游的范畴广得多,起码应当包括体验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就生态旅游资源而言,可供开发成生态旅游产品的,除了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生态文化外,还有生态科技、生态产业等等。生态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的明显差别,就体现在于它要力求达到天地人和,高效长效的较高境界。
美国学者赫兹特1965年最早提出生态旅游概念的初衷,是想给日益杂乱的观光活动确定一个理想的标准,即在旅游活动中,以对当地文化和环境最小的冲击,给予当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游客最大的满意程度。将近40年过去了,他提出的理念,已被世界上的人们逐渐接受并变为现实。时至今日,全球生态旅游正以30%的年增长率,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休闲产业的主旋律。生态旅游产品消费的大众化,也成为引人注目的新趋势。
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体当推森林旅游。自从1960年贵州建立我国首个图云关森林公园,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立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1658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03处,年吸引游客达1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到40多亿元。据林业部门的统计,仅在我国现有的4200多个国有林场和15万个集体林场中,拥有森林风景资源且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就有3000多处。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满足人们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开发与保护:
矛盾与机遇共存
我国最早的生态旅游产品,是与脱贫致富的时代旋律合拍推出的。
72岁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韩也良,被学界称为“中国生态旅游之父”。据他介绍,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参加过省内一些贫困地区的环境资源调查之后,向省政府提出了“为了保持生态环境,提倡开发旅游”的建议,随后又在国内最早发表了“创建旅游生态学,开展旅游生态研究”的动议。
时至今日,人们展望那些开发成功的“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云的故乡”、“动植物的博物馆”时,会发现它们无一例外是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强烈驱使。例如四川九寨沟在短短四五年间,完成了由“乌鸡”向“金凤凰”的历史性转变,把景区内外设施建成了世界一流,便是由于当地人看准了“过去整车往外拉木头,越拉越穷;现在整车往里拉人,越拉越富”。
可是,一个值得人们警惕的音符已经尖声响起:随着生态旅游开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建设性破坏”、“观光公害”也层出不穷,开发与保护的尖锐矛盾,已经凸显在人们面前。按理说,生态旅游产品尤重品质,景区建筑最好就地取材,依景就势,尊重自然之形,顺循自然之美,建筑的位置、规模、体量、材料、风格乃至色彩,就要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然而,那种脏、乱、差的建筑与现象,在我们的不少景区比比皆是。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导致保护对象的破坏,11%呈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这个“加法”还不时捉襟见肘之时,因为规划不当、思路失误而不得不痛行“减法”,大量拆除不协调不卫生旅游设施的教训,已经相当沉重,足以引起有关地方的高度重视。
开发模式:
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只归国家。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又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加以管理。例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主管,森林公园归林业部门打理,自然保护区一部分由环保部门负责,地质公园划归国土资源部门,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又由交通水利部门管理……历史地看,这种模式与体制,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前期,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条块分割、部门垄断的体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成为长官意志、外行开发、低位重复、同质竞争等低水平建设的主要动因。
近年来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一些成功典型,无外乎都从体制创新入手,实现了从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到两权分离的重大转变。
例如武汉市黄陂区正在兴建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占地947平方公里,为当今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区。区内有一处“木兰天池”,原为集体林场,当地农民过去主要靠打柴烧炭卖钱度日,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当地推行资源、资金股份合作制,农民及地方政府以山水资源入股,开发商以实际投入资金为股份,景区收入按一定比例三家分利,从而有效地调动起有关各方的积极性,仅用3个多月就把景区设施建成。现在农民住进了开发商修建的明清式两层新楼房,办起了家庭旅馆、餐馆与旅游纪念品商品,收入成倍提高,烧火用上了天然气,山上的林子于是越来越美。
像黄陂这样的县一级区域,在我国有2860个。目前,其中已有900多个把旅游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面对旅游业高歌猛进的局面以及生态旅游日益趋向大众化的势头,如何将生态旅游产品推向更高层次,让旅游者不仅在大自然中“身体回归”,而且寻求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回归”,确有大量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