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逼迫清政府允许俄国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一个重要枢纽,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逐渐发展起来,而此前的哈尔滨一带只有几个荒凉的渔村,哈尔滨一名几乎无人知晓。
因为要修建中东铁路,沙俄开始向哈尔滨大规模移民。俄国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护路军、宗教和文
1904 1905年的日俄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又为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在战争中,日本封锁了渤海湾、山海关一带,东北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因而断绝,以往通过关内进货的商人不得不改弦更张,掉头转向哈尔滨采集货物。当时的哈尔滨是东北最大的交通枢纽,中东铁路又与西伯利亚和海参崴相连,哈尔滨成为东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另外,大量的日俄军队集中在东北,日常生活用品、军需品需求量大增,引起物价飞涨。由于中东铁路西线忙于军事上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不能及时从俄国运进,这就促使哈市的一些面粉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许多投资者获利丰厚,民族面粉业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哈尔滨开埠通商。世界各国的商人、金融家、银行家、企业家纷纷来哈投资办厂,使哈尔滨的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而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不仅在战争中经历了考验,站稳了脚跟,而且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外国资本初来这个陌生的地方,与本地的民族资本竞争,并无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面粉业,由于民族资本经营灵活,经验丰富,成为哈埠面粉加工业的支柱,其霸主地位难以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们忙于在欧洲撕杀,无暇东顾,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机会。如在1916 1926年这十年中,哈尔滨新建的面粉厂就有万福广、义昌泰、奉大、天兴福四厂、东盛等九个。新厂的建设,使哈埠民族制粉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近40%,约占哈埠制粉业生产能力的37%,而外资厂的生产能力仅为15.2%。其他民族工商业虽不如面粉业发展突出,但总体上也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20世纪初期,是中国政局更迭频繁、内忧外患不断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汹涌澎湃的年代,由爱国转向革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一向闭塞、落后、默默无闻的东北也一改以往麻木不仁的状态,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反帝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遍布东北的抵制日货、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清斗争,都为民族资产阶级推行实业救国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也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如五四运动期间,哈埠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撒传单,贴标语,号召市民抵制日货,并捣毁了一些仍在出售日货的店铺。在学生罢课、游行的同时,工人罢工,商号、店铺进行了抵制日货的罢市斗争,哈市道里、道外商会共同抵制日货。因商界一致抵制日货,致使“日本金票行情低落”,“俄票如同废纸”,外货滞销,国货畅销。
但在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并非易事。哈埠的发展也不例外。当时在哈埠的民族工商业经营者,大多是闯关东的人,因在家乡穷困潦倒,才千里迢迢来东北谋生。由于家境贫寒,没受过什么教育,许多人甚至大字都不识几个,如武百祥“写信不懂,写账还满纸写白字,自然要受人的指责和讥笑”,在创业的道路上波折不断实为常事。但正是这些闯关东者,为20世纪初叶哈市工商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武百祥至哈后,为了谋生,走街串巷,摆地摊,蹲火房,什么都干过。但到“九・一八”事变前,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同记”就成为拥有大罗新环球百货店、“同记”商场、大同百货店等七处营业地和六处驻庄的大企业。“同记”名下的雇员达2000余人,总资本近200万两,年利润超过32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初哈埠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不是由于哈尔滨本地经济发展而水到渠成,而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机遇,而一些民族工商业者抓住了这一机遇,经过千辛万苦的创业,才形成哈埠一个极为辉煌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