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与质量应协调发展

2004-1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靳宝栓 我有话说

规模和质量的问题,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乃至一所高校都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是宏观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规模与质量并举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正确理解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科学

把握规模与质量协调并进,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需要一定的规模,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是一定规模下的质量,没有一定规模的质量,是不全面的质量。当然,高等教育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及高校的承载能力相匹配。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走规模与质量并举、内涵与外延并进的发展战略,二者不可偏颇。人为地强调质量的提高,限制规模的发展;或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大,忽视质量的提高,都是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的,是不可取的。

把握发展节奏,适度扩大规模,坚定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信心和决心

规模和质量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现实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超常规的跨跃式发展,其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河北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一样,同样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从1998年到2004年,全省普通高校年招生从5.5万人增加到21万人,增长了4倍;录取率由32%提高到70%,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在校生数和高校录取率在全国排名第五。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围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社会上和教育界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疑虑,比如高等教育的规模上去了,质量能不能跟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现在经济上在搞宏观调控,教育上是不是也要宏观调控?近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显现,高校扩招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应该说,提出这些问题,产生一些疑虑都是合理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还要坚持积极稳步发展的战略,适度扩大规模,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研究表明,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经历重大转变,即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未来20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会产生一个迅速追赶的过程。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左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约2.2―3亿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近3亿的人口如果能在城镇实现就业,就需要达到城镇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是我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增加,也要求我们必须适度扩大规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十五”后期,我国15―17岁的高中学龄人口将迎来第一个高峰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形成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大幅增加。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据调查,在所有居民储蓄的目的中,教育储蓄被列为储蓄动机的第一位,表明人们对接受高水平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强烈欲望。这就决定了教育文化消费指数的必然上升,其中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三是正确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坚定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信心和决心。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个经济问题、人口问题,与高校扩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口的增长,必然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如果提供的岗位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则会产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简单的事实,不管高校是否扩招,大量需要就业的人口是客观存在的。不接受高等教育,只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同样也需要就业。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不但不会加剧就业矛盾,而且可以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同时,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推迟就业时间,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说是个缓冲。当然,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和正确择业观的教育。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把高等教育事业做优做强

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如何确保和提高教育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研究与规划,对高等学校进行科学定位。人才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不同高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也应该不同。从类型上讲,高等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一类是高等职业教育;从办学结构上分,应为三个层次: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一个国家、一个省来讲,政府宏观调控高等教育,首先应确定这两类高等教育的比例,构建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框架和体系。这既是一个高校布局的问题,也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问题。其次,各高校要找准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就河北省而言,研究性大学只能是少数,绝大多数学校应该定位在一般性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培养目标应确定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方面。一流的大学需要建设,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同样需要建设。

二是抓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不能没有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大学,这不仅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当然,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只能是少数。就河北而言,恐怕只能是一两所。要聚集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建设好一两所重点大学,力争在2020年以前建成一两所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经济服务的基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也应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当然,这里所说的学科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院系,而是多科力量集成的学术和科研中心。要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集中优势力量,力争使一批学科在今后若干年内在全国产生影响。

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人才是高校的“第一生产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近几年,河北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实施了“燕赵学者计划”、“名师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自己培养了3名“院士”,而且遴选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今后,我们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有人做过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70%―80%是在45岁以下。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是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各国高等教育开辟了更大的市场,为其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各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为其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加宽广的途径。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各国高等教育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大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