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不久前有人对北京市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课后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66.8%,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2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仅占5.59%。自上学期以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我校5个专业的近5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40%,课堂敢于向老
也许人们要问,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向老师质疑呢?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三是不会质疑。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习上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他们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非学术问题;四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迷信权威、迷信书本、迷信老师的思维定势,不敢对有疑问的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当作学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即使问错了也不要紧。
总之,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热爱老师,更热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必须高度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