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梦与情的交响

2004-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杨 我有话说

苏聪,旅德作曲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斯图加特音乐学院教授,曾以

电影《末代皇帝》的音乐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作曲,电影《手机》和《绿茶》的音乐也出自他手。2004年初,苏聪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谱写的音乐,公演后受到各界人士高度赞誉。近日,苏聪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王杨:您是如何介入舞剧《红楼梦》的音乐创作的?

苏聪:我旅德21年,但一直很关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在我的创作中,既有很多西化的作品,也有一些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为背景的很民族化的作品。中华文化是我生命的根脉,须臾无法离开。我从2003年2月底开始与战友歌舞团讨论舞剧《红楼梦》的创作。这部古典名著的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有十几种文字的版本,德国国家电视台几十年来只买过一部中国产电视剧,那就是《红楼梦》。我对《红楼梦》有很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我认为,如果这个舞剧编得好的话,一定会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王杨:舞剧《红楼梦》的音乐是如何构想的?

苏聪:一个艺术作品要做得好,一定要很有个性。舞剧不是戏剧,音乐不是小说,叙事不是舞蹈和音乐的强项,音乐的灵魂是表达情感,抒发胸臆,营造情绪,因此我必须跳出《红楼梦》文学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放弃叙事,重点突出两方面:一个是梦,另一个就是情。梦境是虚幻缥缈的东西,但《红楼梦》的一切故事都承载在这个梦里,其实曹雪芹想诉说的不过是富贵繁华如梦,青春爱情如梦,人生也不过如梦一场,这是他的人生感悟,是文学文本的精髓;这里的情,既有爱情,也有风情、人情,这其实是个人间情绪盎然的主题。因此,我对这部古典名著进行的音乐诠释,就是“梦与情的交响曲”。

王杨:您的音乐创作思路是什么?

苏聪:我心里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关系,这是舞蹈音乐的主题,专门写情的,旋律很简单,我希望每个观众离开剧场时,都能哼唱这段旋律。当林黛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在宝黛第一次示爱的时候,每当动情的时候,这段主旋律都会飘荡起来。第二条线索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这个线索,我使用了大量具有浓郁中国民族化的音乐元素,写得很具民族风情,不管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听到它,都会和中国的风情发生联想。第三条线索就是王熙凤等其他非主线因素,我用一种十分干脆利落的音乐表现王熙凤的性格和其他线索。这部舞剧旋律很通俗,但交响却走得很远。

在音乐的布局上,我追求一气呵成,要在100分钟的音乐中,紧紧抓住观众的心,不留空隙,不落痕迹,不能呼吸。宝黛之恋始终处于强大的世俗压力之下,是一对无助青年男女的柔美的爱情故事,因此我用五彩缤纷的音乐配合张扬的舞蹈,展现这段凄美而柔弱的爱情故事。尾声处我把中国古典戏剧元素用很现代的手法处理,加入很多混杂的人声,还有西方的硬摇滚乐混声,有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对话声,有老式唱片转动的杂音,各种声音混在一起,给人造成一种幻觉,让人如坠云雾,不知这是天上的事情还是人间的事情?是300年前的恋情还是延续至今仍在发生的爱情故事?是梦境还是现实?是古人的爱情悲剧还是观众自己的人生体验?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我用这种手法把观众的时空感觉打乱,拉近观众与古老故事的距离,以引起今人的共鸣。这是我对剧情进行的音乐的再创造。编导赵明说这将是中国式的亚当和夏娃的爱情舞剧。在技术手段方面,我为突出“梦境的感觉”,使用了很多电脑音乐。西方的交响乐队和中国的民乐队都太实了,电脑音乐能给人以虚幻空间的感觉,非常缥缈和不现实。比如在宝黛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加入很多梦境的音乐感觉,使剧中人物和观众处于亦真亦幻、时空交错的梦境之中。

王杨:您是如何把握这部作品的民族性和大众性的?

苏聪:曹雪芹的祖辈任江南织造,是金陵望族,但他创作《红楼梦》是在北京,书中描写的大观园和人物对话具有很浓厚的北京味道,因此,小说中有南人北语或南北兼顾的感觉。在我的音乐中,就融汇了很多北京和南方的音乐元素。比如第一幕第二场的开始,刘姥姥逛大观园,这段音乐我就写得蛮北京味道的,还配上三弦乐器。但在其它的场次,我又把江南评弹的曲调糅合进去,应该说,我的音乐也融合了中国南北古典音乐的精华要素,让中国的普通观众忽略地域观念,凸现民族特色,同时让全球的观众和我们一同感受一次中国文化的情与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