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有限的土地空间为基本载体进行建设的开发区来说,土地就是开发区的命根子。如何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各开发区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与厦门经济特区仅3.5海里的一水之隔。该区吸引了美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入区投资
瓶颈一:商家主导开发区土地使用功能,削弱土地集约效益
由于受到引资饥渴症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一些开发区在招商过程中总把开发区的土地和盘托出,任由商家选择,把土地的使用功能交付给商家主导,导致项目落地不按开发区整体规划进行,落地项目不按原定功能建设,造成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土地集约水平。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土地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有效地控制好开发区的土地投放节奏。建立公开投标、拍卖、挂牌交易土地市场平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土地市场,使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入“投入―回收―再投入―再回收”的良性循环状态,以提高开发区的土地集约效益。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地籍管理信息化工作,初步建成开发区已征用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库、用地红线数据库,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实现以图管理二级市场,使土地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瓶颈二:门槛过低,存在土地征而不占、圈而不用现象
“捡到篮子都是菜”是许多开发区吸引投资的惯常做法。这种做法往往使商家要多少地就给多少地,土地闲置、浪费严重。要消除这种现象就要提高土地使用门槛,始终坚持以项目促开发原则,按照既定的开发区总体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开发,不贪大,不求洋,不盲目铺摊子。根据产业发展和招商具体项目的实际需要,做到扩大一片,规划一片,发展一片,收获一片,这样不仅使开发区的每一块土地都得到充分科学合理利用,从根本上提高用地质量。在项目选择上,坚持把土地使用面积和具体项目相挂钩,在开发区不是企业想买多少地,就提供多少地,而是根据项目投资总量、单位面积投入强度、科技含量等指标有选择地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对一般项目区别情况限制供地;对于落户区内的项目,根据其规模和性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动工、竣工期限,有效杜绝项目征而不占、圈而不用的现象,避免土地的闲置和浪费。近年,漳州开发区的国土分局建立起土地动态巡查制度,对开发区内土地实行全方位监控,不仅把违法占地及在耕地上进行挖沙、取土修建永久性设施等最大限度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对各类建设用地情况了如指掌,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的放矢和有效的服务。为了避免土地的闲置和浪费,该局积极协助开发区对于长期圈而不用的土地,采取灵活的措施促其开发,确实无能力开发的,采取二次招商、调整使用等办法重新安排建设项目。对于新的投资建设项目,根据投资规模、资金到位情况、投资项目的性质,科学确定用地规模,尽量避免宽打窄用。对于那些项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采取分期供地办法,使开发区建设切实做到招商项目引进一个,建成一个,投产一个。
瓶颈三:土地紧缺,开发区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开发区的建设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尚有土地的开发区,要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各项工作,使开发区产业档次、科技含量和利用土地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储备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的开发区,要通过不断创新,为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努力使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发展。漳州开发区所处地理位置山多地少,为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国土资源分局一方面科学修订基准地价,对开发区内的土地的地价进行科学测算,分等定级,并以开发区的名义颁布实施。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对每块土地的转让地价进行监控跟踪,及时纠正低于基准地价水平的低地价招商。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经过科学论证,并主动与海洋管理部门协调,把适合作为建设用地的海域部分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的修订和调整中,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漳州开发区已拥有较充足的用地储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