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区旗区徽上,有朵圣洁的白莲花。1999年12月20日,驻澳门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雄赳赳气昂昂进驻澳门,在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庄严地升起五星红旗。
从这一刻起,这支合成精干、装备精良、具有光荣传统的精锐之师,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集使命、职责与荣誉于一身,担负起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如今,
这里记录的,只是这支精锐之师的几个镜头。
讲文明讲礼貌
在驻澳门部队,讲文明已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为了不打扰居民,驻澳门部队每间宿舍里,都只安装一只低分贝的小喇叭,并采取相应隔音措施;队伍晨跑,都要拉到远离营区的海边;途经居民区时,则采取“高抬腿、轻落地”式步法,不叫口令,不喊番号,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归。
驻地龙成大厦门前,军车的出口处就是交通干道。车流如织,驻军司机每每出车,都是礼让三先。
组建之初,驻澳门部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明素养教育的文件和规定。与军事训练一样,有教材更有教学,有讲解、有示范、有讲评 一个班的口杯把、牙刷把排列方向、晒衣场上分类晾晒、走相、站相、坐相……精雕细刻,严抠细训。渐渐地,文明行为变成驻澳门部队官兵的习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驻澳门部队文明建设的春风,恰似那精巧的剪刀,剪出这边独好的风景。
“五星级”哨兵
“如今到澳门,除了看风景,还要去看兵。”这是近几年来澳门旅游部门强力推介的一个品牌项目。
无论是澳门人,还是游客,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驻澳门部队营地龙成大厦经过,都要亲眼看看报纸上所说的“五星级”哨兵到底啥模样,然后再以一身威武的哨兵为背景照相留念。
人们认识澳门驻军,是从认识哨兵开始的。
在亚热带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岗台周围的水泥地暑气蒸腾,岗台上的那块塑料垫也似乎快晒化了。哨兵无一例外被晒成“黑脸包公”,汗水浸透衣衫,依然站如松,像钉子一样钉在哨位上。
在一次升旗仪式上,观礼的澳门女小学生走近哨兵王协峰合影留念时惊呼起来:“哎呦,叔叔,你脖子上有只黄蜂!”已被黄蜂蛰了的哨兵王协峰忍着刺痛,全神贯注目视前方……有人看到这“雕像”般的哨兵时,不相信能始终如一。于是,他在半夜三更里跑来偷偷观察,结果发现和白天没有两样。这下,他服了:“驻军真的够威,有型!”
一次,一对外国情侣要去教堂举行婚礼,在岔道口走错了路。来到哨位前,新郎急切地连比带划询问哨兵去教堂的路。哨兵微微一笑,用英语为他们指路,还送上温馨的一句:“祝你们幸福!”这对外国情侣连声道谢,说:“这是我们婚礼前得到的最珍贵的祝福!”
迷彩服上“白玫瑰”
驻澳门部队官兵们喜欢一种特别的“花”――“白玫瑰”,它“生长”在战士的迷彩服上。训练中,官兵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干,干了湿,汗水结成一片片白色的图案,官兵们戏称它为“白玫瑰”。美丽的“白玫瑰”是苦练的产物,是战斗力的体现。为了全面过硬、人人过硬、长期过硬,驻澳门部队要求战士要熟悉掌握两种武器;班排长要熟悉掌握四种武器;连以上干部要熟悉本单位全部武器装备。训练中,部队把带兵骨干与训练尖子往标兵上引;把一般士兵往优秀上引,把干部往全能上引。
进驻澳门后,被四周林立楼宇商厦裹得紧紧的龙成大厦可谓弹丸之地。楼道、走廊、宿舍、楼梯……全被他们利用起来了。方寸之地,涌动着龙腾虎跃的练兵潮。
坚硬如铁“安检门”
驻澳门部队有座安检门,分别设在澳门内外驻军营区。
《驻军法》规定,澳门驻军的飞行器、舰船等武器装备及执行职务的人员和车辆,不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执法人员检查、搜查和扣押。
于是,驻澳门部队专门设立安检站,对进出澳门人员、运输工具进行严格检查。可以说,在出入境方面,驻军官兵没有任何特权。
班长小袁的女友来信说,买部手机吧,澳门那边免税,便宜很多。小袁立马给心上人拨去一个电话,笑着告诉她 手机买了,不过是在珠海买的。在澳门买,是能省点钱,但如果为此违犯我们驻澳门部队的纪律,那就不值!
守土当如山,守法更如钢。驻澳门部队把“安检门”当成“自律门”,变成“凯旋门”。
“龙成”赤子情
驻澳门部队临时营地龙成大厦,原为商用写字楼。澳门驻军实行封闭式管理,战士们所有的活动几乎都在这座13层大楼狭窄的空间里,不少人一连几个月不出大厦,日复一日,有的人头发变白了,有的视力不知不觉变差了……官兵们忍受着另类的艰苦与牺牲。
连长陈思阳的女儿两岁多了,父女俩还没有见过面。他专门给女儿取名“梦圆”,愿华夏儿女都圆好梦。
指导员张杰,儿子出生时回不去。他特地给儿子取名“澳立”――驻澳门部队成立,就这样把儿子的一辈子又与驻澳门部队紧紧地联系到一起。
这样的故事还有一长串,每一个都浓缩着驻澳门部队官兵对澳门的浓浓情怀。他们甘愿用自己一家“缺”,赢得万家欢聚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