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理训练进校园

2004-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剑凯 通讯员 彭移风 我有话说

在操场上,一大堆人站在一张报纸上,随后报纸对折,要求大家都站上去,一直到站不下为止。这是培养大家的协作精神。

两名学生分成一组,其中的一名用布条蒙住眼睛在另一名同学的指引下在校园内走动,他们时而互相讨论,时而携手并进,要求两人在最短时间内同时到达指定地点。这是为体验视觉被剥夺后的感受

,培养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

近日,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看到了这有趣的一幕:在目前企业里流行的拓展训练、卡耐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等,成了该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该校校长俞吉兴介绍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素质相比本科院校学生有其不同的特点,自信心不足、胆小、忧虑、害怕挫折等心理问题在学生中较常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要有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业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同时考虑到社会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推出了心理训练,以团队训练和自信心训练为主,内容借鉴了企业里流行的心理训练方式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1年,该校经济贸易系推出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据从事心理训练的老师介绍,每个训练项目结束后的随堂满意度检测显示,心理训练课程的学生满意度平均值在98以上,高于学院课程的平均值90。很多学生在个人总结中重新对自己进行了评价,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表现出对现实未来的浓厚兴趣:“通过短短七天的心理训练,我发现了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自我,我感觉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同学是那样的亲密无间;”“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班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的小组是这么强大。”

训练人员通过训练前后的心理测验显示,心理训练后,学生的乐群性、稳定性分数增高,忧虑性、怀疑性分数降低,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训练后学生更加成熟、稳定,能面对现实,减少烦恼。

该系党总支书记王建平介绍说,经过心理训练后,该系学生心理问题直线减少,学生重大心理问题发生率为零,班主任普遍反映师生沟通更容易了,在班级卫生、纪律等公共考核方面较以前大大改善,经过心理训练的班级学生在公共事务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人数显著高于未经过心理训练的班级。

为什么心理训练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浙江大学心理系社会心理学教授郑全全认为,大学生入学时,心理上处于应激状态,也可以说处于心理问题的易感状态。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可以降低刚入学时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加快适应新环境的人际关系,增加个人心理舒适程度,增强心理健康。利用团体动力改善个人的行为效果往往非常显著,并且在学校的班级团体中,这种效果的改善是持久的。

据俞吉兴介绍,为切实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该院继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后,今年又成立了职业心理研究所,为全校每个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现在一个能同时进行三个班级心理素质训练的基地已建好,心理训练正在全校推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