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俗产业也能成为支柱产业

2004-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陕西省凤翔县是历史上周秦发祥地,是丝绸之路上的第一驿站,长期占据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和民俗工艺品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彩绘泥塑、腊肉、酿酒、木版年画、剪纸刺绣、草编工艺、漆器工艺等都享有很高声誉,国家邮政总局连续两年将凤翔的泥塑马、泥塑羊作为生肖邮票主图案在

全国发行。过去,凤翔的民俗工艺品制作都是零敲碎打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很难形成规模和品牌,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也难以提高。怎样才能使民俗工艺品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呢?最近,凤翔县委书记张育仓向记者就此谈出一番新见解。

张育仓介绍说,近年来凤翔县抓住发展机遇,提出了“依靠工业化拉动、结构调整驱动、劳务输出带动、民俗产业策动、扶持政策推动”的农民增收举措,采取各种措施做大做强民俗产业。目前,民俗工艺品已经实现了生产、开发、销售的分离,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开始显现。与此同时,凤翔县还建立了10多个传统民俗产品生产、销售规模化的企业,县城和大的乡镇都有民俗产品批发销售市场,一些民俗艺人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注册了商标。目前,全县有近百个村、5200多户农民从事民俗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已经成为这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张育仓认为,传统民俗产品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装饰性要求,因此,民俗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凤翔县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开拓市场,促进民俗产业大面积与市场接轨,使民俗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