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本报与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中南大学加强网络德育工作的经验。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该校捕捉到学生与德育网站共成长的故事。
学生是网站的主体
――中勤在线运营总监沈林超的故事
沈林超是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天,他进入学校创办
“中国高校勤工助学在线网”是全国知名网站,办有16个栏目,日访问量达6100多人次;网站有一流的硬件平台,但只有一名老师指导;网站实行的是项目化管理思路。沈林超很快脱颖而出,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制作开发、后期维护,从湖南大学生信息港的筹建到学校国防教育网、学生工作网的改版以及许多基于WEB项目的开发……他都亲身体验。“从技术的提高到管理理念的不断增强,从只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管理到必须兼顾全局的团队管理,我与网站共成长。”沈林超说。他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好几个社会网站希望他能加盟。
所有网站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主要都是学生,学校只负责提供硬件和每年约150万元的维护费和学生工资。学生管理网站,使用网站,同时通过在网站的锻炼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共有4000余名学生在网站得到锻炼。每年有近800名学生活跃在网站的不同岗位上,包括设计、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网络安全、信息采编等。目前16个网站共有学生员工400余人。只要在网站呆过,毕业时可以说100?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每人平均有3个以上接收函。
为心灵创造晴朗天空
――特困生苏永定的故事
家在甘肃偏僻山村的中南大学采矿工程大四男生苏永定,当着记者的面,讲述自己在网站的帮助下与贫穷和惰性作斗争的故事,几次泪水盈眶。
2001年8月23日,正在地里劳作的苏永定收到了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之余,一家六口人又为巨额学费发愁了:爷爷高血压基本不能劳动,奶奶骨质增生瘫痪在床,妈妈患精神分裂症生活都难自理,弟弟又上高三。怎么办?跑遍了全村,9月2日,小苏揣着父亲东借西凑来的220元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到学校后,小苏身上只剩下了80元钱。学费住宿费学校让其缓交,可生活费怎么办?每到开饭的时候,小苏总是捱到最后才去打一份五毛钱的米饭和五毛钱的小菜,因为这时候厨房师傅会多给一点。就在他80元钱还剩一块多钱的时候,一个同乡建议他通过“中勤在线”网站找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网站是什么?怎么可能给我找到工作?这对1992年才用上电、之前连电脑都没见过的小苏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他还是试探着做了。没想到过两天就找到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第一次领到130元“月薪”的时候,小苏花5元钱奢侈地吃了一份红烧肉。
基础差学习压力大,家太穷经济包袱重,气候不适应身体出问题,在刚开学的两个多月里,苏永定非常难过,厌学、无所事事,以至经常躲到宿舍睡大觉,后来又迷恋上网。一个偶然机会,他闯进了学校办的“中国心理在线”,与在线老师聊了好久,“虽然你贫穷,你有比别人更大的压力,但你背负着全家的希望,你父母如果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会是什么感受?”“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线”老师的话如重锤般敲打着他。小苏猛醒。此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埋头苦学。他先后获得了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国家奖学金等,共获奖金1万元,并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还被聘为学工部助理。现在,他又以优异成绩被免试读研。
“是学校的德育网站为我创造了晴朗天空。”小苏感激地说。
网上分享知识大餐
―――女研究生赵曾琪的故事
虽然学的是区域经济学,但对环境保护,在湘江边长大的赵曾琪格外关注。7年前,刚进中南大学的赵还不太知道网络,后来寝室连接上了校园网,她就渐渐爱上了网络这个虚拟的老师,经常上网读书、查资料、索信息。去年上学期,一次金融理论课上,老师偶然提到三峡水库的垃圾处理任务非常繁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回到寝室后她就进入学校数字图书馆的网页,浏览有关三峡水库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之后又在校园网上搜索垃圾处理的措施,知道了一些控制污染、保持水土和绿化环境的基本知识。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居然让她的期末考试大为出彩:自然辩证法考试要求以科学技术为题当堂写一篇论文,就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利弊举一个实例加以分析,小赵用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轻松答题,获得最高分。“校园网是我们最好用的知识库。”小赵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