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应真诚体现时代的审美理想,有力抵制社会的恶俗流弊。”在近日由中国文联召开的2004当代文艺论坛上,一批有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文艺理论评论家发出强烈呼声。
创作的低俗趋势值得警惕
低俗化
批评的真诚危机不可忽视
“真诚是审美的前提。离开了真诚,势必会造成文艺批评的诚信危机。”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廖全京一语中的。也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西来所说 “有胆识而后有评论,有骨气而后有文章。”资华筠直率地指出 “如今评论家变成了化妆师――这种伪艺术评论像假药一样毁坏人的灵魂。”黄会林也对文艺评论中的广告化倾向直言不讳 “文艺批评不能正常进行、健康发展,其后果是大量伪劣的文艺产品堂皇上市,致使广大受众一再被误导。杜绝商业化、广告化、媚俗化的文艺评论刻不容缓。”
审美的趋利倾向应当遏制
面对当前文艺的消费性转变,专家们也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其利弊得失。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北省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李俊国认为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显现出日常审美叙事的美学倾向。他说 “日常审美叙事美学,在符合当下消费人生的随意性、休闲性、愉悦性要求的同时,又显现出其现代人性诉求的缺失;基本人性底线的缺席与现代人性价值的放逐,使得审美叙事作品体现出对日常生命价值的忽视,对人生苦难的病态欣赏的危险倾向。”
中国文联影视中心主任、研究员丁道希从文化特征的角度分析说,消费时代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商业性和趋利性,由此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往往会导致艺术家与受众之间出现一种审美需求和美感创造的恶性循环。”何西来等一批专家呼吁,文艺低俗化倾向,文艺批评的琐碎、媚态的、无原则倾向,都与理想品格的告退有关,而人是需要理想支撑的,文艺不能没有理想光辉的照耀。
文艺家要坚守在先进文化建设前沿
专家们一致认为,现在应该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的文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说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家,其主要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功能是对于社会和时代处于中心地位的思想潮流、思维方式及其实践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丁道希说 “艺术品的受众不是上帝,艺术有提高受众、引导受众的义务。”他提出,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守土把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切实负起责任。
要让秉承科学精神的文艺评论发出声音,是专家们的共识。何西来说 “文艺批评要有独立品格,不抬轿子,不依附于作品,哪怕面对大家、大师,也要以科学的意识、观念、理想为依据去鸟瞰审视。”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着重强调 “文艺批评的非理性化、非科学化是有害的。文化精神产品的商业属性被无限制夸大,只能造成快感有余、美感不足的粗糙作品增值,而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减少。炒声沸沸,浮风习习,对我们的文化建设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文艺评论家更应维护自身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