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语文教师相聚澳门

2004-12-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澳门庆祝回归活动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在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之际,12月18日至20日在澳门举办的第三届“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成为澳门庆祝回归活动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性环节,因此一直为学

术界高度重视。香港、澳门回归后,两地先后成立了小学中国语文研究会。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倡导下,从2002年起,“两岸四地”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和一线教师每年举行一次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前两届分别在香港、北京举行。“两岸四地”的学者、教师对这次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虽然圣诞假期使澳门宾馆、酒店房价飙升,但香港80多名教师仍自费赶来观摩学习;台湾团由18人组成,是历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内地的120多名学者、教师中不少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他们希望从港澳台同行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澳门教师更是放弃在假期中与家人同乐的机会,一早就赶到各个会场。

学术演讲各有特色

这次观摩活动分为学术演讲和观摩课两部分。据澳门教育厅陈宝云厅长介绍,澳门各学校课堂用语分为中文、英文、葡萄牙文三种语言,使用中文的学校是多数,但用的是粤语。回归后在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和小学语文研究会的努力下,学校普遍开设了普通话课,中文成为所有学校的必修课。澳门中国语文学会胡培周会长《重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水平》的学术演讲,使与会者对澳门教育、学术界人士在这方面做出的探讨和努力甚为感动。来自北京的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辩证处理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体现了内地学者在语文教材和教学中的深层思考以及课改中面临的问题;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汤浩坚博士关于“香港小学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特色和面临的挑战”的介绍、台湾华东大学中文系刘汉初教授在教材中“改写传统题材的几个要诀”以及台北复兴小学李伯校长对“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的探究”都在与会者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观摩课精彩纷呈

因为澳门学生基本用粤语上课,普通话的听说能力较差,因此,对本届观摩活动中讲课的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面对在课堂上第一次见面的澳门学生,内地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的勇气,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给港澳台的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台湾教师在课堂上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香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学习的辩证关系,都受到大家的称道。澳门巴波沙小学教师吴家慧在讲《细说澳门的名字》一课时,从中央图书馆和其他资料档案部门收集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大大拓展了课文内容,生动地说明澳门地名与历史、地理、民间信仰的关系,让学生和在场的听课教师都感到兴趣盎然。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填写歌词、写短剧或作一首小诗等形式中任选一种,表达对澳门的热爱,渗透了“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

这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是澳门庇道学校。校长潘志明先生曾于国庆55周年时应中央政府的邀请赴京参加庆祝活动。他对记者说:“中国语文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增强归属感具有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作用,但是以往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大多是各搞各的,这次交流观摩开阔了澳门教师的眼界,促进了大家的沟通,对提升澳门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与会者普遍认为从观摩情况看,“两岸四地”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较往届都有提高,但如何处理在拓展教材的同时不忽视与文本的对话;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经典文章的学习等方面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更深入的探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