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从医生涯,13000多个日日夜夜,“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是米振国教授对医患关系的最深感悟,“仁德济世,止于至善”是他
米振国教授被称为山西微创泌尿外科“第一人”。国家恢复考研制度第二年,他毕业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医学专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医科大学医学系硕士研究生班,1982年以优异成绩分配到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现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他作为山西外科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率先在山西推广了“经尿道电切术”等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很快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赢得山西微创泌尿外科“第一人”称誉。九十年代中期,他上任科主任、副院长后,更加快了泌尿外科发展的步伐。在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上,他所在科室交流的论文多达10多篇。山西首批医学重点学科评审,山医大一院泌尿外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夺得该学科山西第一把“交椅”;在华北地区从老“小”跃入老“大”位置。正是有了米振国这样勇于问鼎医学难题、坚忍不拔和执著追求医学事业的精神,才兴起了一个学科,山西的泌尿外科事业从此走入全国先进行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医疗队到榆社县老区巡回,一位老大娘患直肠癌,找米振国教授检查。他摸着巨大的肿瘤,说:“大娘,您为什么不早点到医院治啊?!”大娘回答他:“我的病去年发现后,赶紧回家养了猪,今年卖了,攒下钱才来看病……”其实,他心里清楚大娘已经失去了治疗机会。这件事在米振国内心引起很大震撼,每次在讲学中,他都哽咽着对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他心中永远忘不掉医疗队下乡的情景:老百姓背着孩子到二、三十里外的医疗点看病,早上天不亮从家出发,中午才能见到医生,返回家时已是星斗满天;农民长年患病,满口吐着带血的脓痰,还在家拖着,看医生的机会只有医疗队巡回下乡的时候……这一切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老百姓那一双双企盼和感激的眼睛,一直鞭策着他献身医学事业。
30多年里,米振国的足迹走遍了山西11个地市数十个县,甚至许多山庄窝铺,经他手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为让最新最好的医学技术惠及更多的老百姓,他利用会诊、讲学、学术交流等机会,向全省兄弟医院的同行传授技术,传递知识;他利用自己在全国的影响,为兄弟医院争取各种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名额……北至大同,南至运城,东到长治,西到吕梁,到处留下了他为兄弟医院解疑排难、诊治病人的足迹和佳话。
2001年底,米振国任肿瘤医院院长后,把这种对百姓的朴实感情,融溶到医院的管理和改革实践中,把追求人性化服务作为医学界的新境界,确立了3至5年内把肿瘤医院建成“山西省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开发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跻身全国一流专科医院”的奋斗目标。经过全院1300余名职工三年来共同努力,山西省肿瘤医院固定资产增长了33.7%,业务收入翻了一番;先后成立了“山西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山西省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山西省临床病理会诊中心”;对肿瘤研究所进行体制改革,新开展肿瘤研究课题和临床服务项目100余项,由“负效益”转为“正效益”;临床上通过技术创新,做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了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免疫生物治疗、基因诊断和治疗肿瘤技术;医院规模、设施、建设、人才上了一个新平台,在全国肿瘤专科医院排序前移,基本实现了“三个中心”“一个目标”规划。在新的理念引领下,针对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开展了特困救助病房、淋巴瘤康复患者俱乐部、护士亲情温馨服务示范岗、放疗患者院内轮椅接送服务队等人性化的服务举措;实行医德医风重奖重罚制度,使医患关系恢复到了融洽、亲密、和谐、平等的正常状况,社会综合满意度跃升到95.16%。不仅在医疗活动中构建了医患关系新模式,真正维护了广大患者的最大利益,而且找到了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院业务收入2.25亿元,比2003
年增长39.94%,比2002年增长82.3%。1至11月全院出院人数12590人次,同比增长23.06%;门诊人次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手术人次6400余人次,同比增长15%;病床使用率持续在120%,同比增长23%,医院总体效益创历史新高。山西省政府
授予米振国“山西省优秀中青年回国人员留学人员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抗击SARS中被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抗击非典标兵”称号。
人,有大志才有大为;医,惟精诚方成名医。米振国,在医疗岗位上奋斗了30多个春秋,在为病人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医学、科研和医院管理领域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他以仁德之心从医,以坚忍不拔精神问鼎医学难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管理和发展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