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走出农忙的焦作农民纷纷走出家门,走进农村文化中心,学理论、听讲座、搞比赛、参加各种教育活动……目前,焦作市已建立农村文化中心173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5.5%。
“如今,这种集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教育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已经成了推动焦作农村先进文化发展的重
农民朋友们说:“文化中心满足了俺们老百姓对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对娱乐的向往和对致富的盼望。”
“文化中心是新时期农村的需要”
“打造焦作农村发展的文化中心是适应新时期农村新形势、新变化的需要。”焦作市委副书记王太峰说,焦作有10个县(市)区、1817个行政村、240万农业人口,是中原城市群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一路攀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需求。
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焦作市委于2001年初作出了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行政村普遍建设农村文化中心的决策。焦作市把文化中心办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办成党联系、宣传、教育群众的阵地,建立相对稳定和必要的活动阵地。各文化中心普遍建立了广播宣传室、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现代农民学校、小戏台等“三室一场一校一台”;建立了思想教育、文体活动和科技服务“三支队伍”,还成立了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计生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和老年协会等“六会”。
建设农村文化中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焦作市按照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采取有条件的县乡政府补贴一点、经济条件好的村出一点、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较好的村筹一点、对口帮扶支持一点、发动群众自愿捐一点、在外工作人员资助一点等方法,为该市农村文化中心筹资7800多万元,保证了文化中心建设的落实。
文化中心创新思路贴近群众
焦作市积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在贴近性、服务性上下功夫,在“四个结合”上作文章,在创新上求突破。把文化中心建设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该市各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中心的宣传教育作用,普遍利用文化中心这个载体,通过举办学习班、播放专题片、自编自演节目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少乡村还利用文化中心这个阵地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4字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远离“黄赌毒”等宣传教育活动和“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
各文化中心为发挥科普宣传、科技推广的功能,传播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寓经济发展于文化之中,常年坚持对群众进行适用技术培训,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围绕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经常举办各种技术和知识讲座,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技术指导。针对群众种植“四大怀药”较多的实际,经常开办“四大怀药”生产、加工、销售知识培训班。3年来,该市各文化中心办各种培训班1.8万多期,受教育群众达210多万人次。
焦作市把文化中心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阵地和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孟州市段东村利用文化中心,经常组织党员上党课、学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培养积极分子。今年“七一”前夕,该村有9名积极分子在文化中心宣誓入党。
文化中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广大农民
文化中心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农民朋友,全市有90%以上的农民,经常参加文化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文化中心不仅成了开展各种活动的场所,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课堂,农民脱贫致富的动力,而且成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坚强堡垒。
焦作市有1000多个农村文化中心演出队或业余剧团,常年活跃在群众之中。市县乡三级每年都组织农村文化中心节目汇演、体育比赛或举办乡村“梨园春”大赛。在2004年元月举办的文化中心节目调演期间,9天上演了10场216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直接参加演出的演员就达1.1万多人,观众达10万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广大农民在文化中心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从书架上、讲座中找到了致富路。温县仓头村农民掌握怀药种植和加工技术后,200多药农走上了致富路。沁阳市九渡村农民通过文化中心,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他们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淳朴的民风民情办起了丹河峡谷民俗游,家家户户办旅舍、开商店、搞漂流,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温县农村有40%以上的农户都通过文化中心,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走上了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