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广播电台结束了《哈利波特》的热播,又马上选择了《神秘岛》作为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说来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也让我们心里有点酸涩: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至今拿不出一部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经典之作?
解放以来,新时期以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青少年的文学普及工作,对儿童
我们为什么不如别人?重要的是要先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为此,我们请几位年轻的专家把把脉。
重点扶持与发展“类型化写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杨鹏提议发展“类型化写作”,他说,儿童文学自它诞生以来,就分为两大系列:“纯文学系”和“娱乐系”,当然也还有一些作品处于中间状态。从世界儿童文学作品的产量和影响力来看,“娱乐系”作品总体上高于“纯文学系”作品;但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娱乐系”的作品远远低于“纯文学系”作品,其影响力也远不及“纯文学系”作品。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了近100年,至今没有产生像江户川乱步那样真正意义的少年侦探小说作家、布热齐纳那样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历险小说作家、斯坦那样真正意义上的少年惊险小说作家、罗琳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少年魔幻小说作家、赫洛维兹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少年间谍小说作家……中国大多数写类似作品的作家,一般都是在写“纯文学系”作品之余偶尔为之,写出来的也是既像“纯文学系”又像“娱乐系”的两不象――基本上没有把握住甚至完全不了解类型小说的写作规律。
21世纪出版社在《哈利波特》进军中国之前,就曾举起了“大幻想文学”的旗帜,这无疑是具有先见之明的壮举,但它后来“叫好不叫座”,在销量上走麦城。之所以未能敌过《哈利波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没能分清“纯文学系”与“娱乐系”的界限,写出来的文本与真正的幻想文学或魔幻文学差之千里。中国儿童文学的下一步棋,应当是在保持“纯文学系”作品纯洁性的同时,也要重点扶持与发展“娱乐系”的类型文学。类型文学的影响力之大、市场之大、产业潜力之大有目共睹,如果我们把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拱手让给别人,是不是太亏了呢?
重新审视“纯文学写作”与“商业化写作”
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北风说,“商业化写作”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界并不回避的词汇,尽管业内人士当中,身体力行者有之,额手称庆者有之,犹疑观望者有之,不屑一顾者亦有之。这是与传统的以自我经验为核心,以“文学性、艺术性”为价值准则的“纯文学写作” “非商业化写作” 截然不同的一种写作观念和形式。相比起人们对“商业化写作”的陌生感,“非商业化的文学写作”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是一种让诸多儿童文学写作者爱恨交加、欲说还休的写作状态。它曾经辉煌,曾经如青春美少女一样被鲜花和掌声簇拥,今天却陷入无人喝彩、门前冷落的窘境。因此,从纯文学的眼光看来,走向“商业化”纯属“家道中落”或“委曲求全”,心头荡漾的也是勉强嫁人的无奈和不甘。然而事实是残酷的,“纯文学”的收获如此微薄,在市场化的今天,是继续端着“文学、艺术”的金饭碗讨饭吃,孤芳自赏地“独乐乐”,还是金饭碗兼泥饭碗、木饭碗,以求鼓乐齐鸣地“众乐乐”?儿童文学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商业化写作”无疑是突出重围的一种选择,是对纯文学化写作格局的弥补和平衡。这是一次充满阵痛的艰难分娩,也是一次盼望已久的轻松蜕变,或者说是一场百感交集的“亲子相认”。“商业化”更大意义上体现了对读者的抚慰和尊重,“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可否认,文学化和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抵牾,以消遣、娱乐、快乐为准则的“商业化写作”,往往会穿上流行和时尚的花衣裳招摇过市。到底应该怎样把握这个标准度,是一个很紧要的问题。
儿童文学也要讲究可持续发展
兰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专家李利芳强调了儿童文学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她说,“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对待这项事业要有长远的眼光、踏实的作风、积极的行动。“可持续”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是有关于儿童文学事业整体的、良性运营,健康成长。当前国内儿童文学市场整体显得有些浮躁,爱抓热点亮点,爱一窝蜂地跟着出书,没有长远规划,这样使得国人的目光全部聚焦于一两个点上,以为这就是儿童文学的全部,未免过于狭窄,这不利于我国儿童文学的深入持续发展。我们要在当前儿童文学界提倡两个意识:一是纯文学的精品意识,再不能随意浪费我们的创作资源了,作家要克服浮躁情绪,拒绝商业利益,用心培护儿童文学的“幼苗”。我们要有敢于和世界儿童文学一流作家对话的勇气,去争取“国际安徒生奖”。对儿童文学出版市场,政府或许可以考虑采取特别的政策予以保护,不能让它成为商业利益角逐的战场。二是“大儿童文学观念”的更新意识,儿童文学要走出“文学”,走向“社会”。儿童文学不能固守“文学”一隅而自封,它必须始终处于鲜活的文化现实环境中,去参与社会,发展社会,同时汲取丰富的营养发展自身。
培养创作队伍是当务之急
所有的专家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认为要把我国的儿童文学发展上去,必须着手下大力气,解决创作队伍问题。
专家们说,甚至当下的情况还不如以前。过去,因为有了叶圣陶、张天翼、任大星、孙幼军等一批儿童文学大家共同努力,就有了《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苦牛》、《狐狸打猎人》、《小布头奇遇记》等一批好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后来还有过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创造了孩子们争睹的局面。但此后,为社会所广泛认可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就没有了。
现在,虽然还有金波、白冰、杨鹏、杨红樱等老中青作家在执著坚持,荜路蓝缕,但整个儿童文学事业还是处于“小儿科”、“写不了成人文学才去写儿童文学”的被轻视地位。就连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文学写作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儿童文学也依然受到轻视,很少有人去涉足,更难见到立志要为儿童文学事业献身的接班人――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采取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国儿童文学的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