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纪三官司胜了苦恼难消

2005-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本报珠海1月3日电 珠海太一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著名电化学家王纪三,曾将他最先发现侵犯其专利权的广东南海实达电池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经过2年多的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赔偿30万元。赢了官司的王纪三近日在珠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南海实达在内的全国百余家电池企业至今还在侵犯他的知识产权
,而他和他的公司却为这项新技术的研发及维权付出了沉重代价。

13年前,65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纪三南下广东,以每年约500万元的投入完成了镍氢充电电池“嵌渗技术”的发明以及吸氢合金材料的研制。1993年,珠海市政府借贷1000万元,扶持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2年5月,王纪三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授权。出乎意料的是,专利证书尚未到手,便有多家电池厂争相生产侵权产品,在市场上与他的企业打起了价格战。王纪三带着专利证书找上门去论理,常被轰出门外,与侵权者对簿公堂直接花费就达80多万元。

这位赢了官司的78岁老人如今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一是因为全国生产镍氢电池的企业有100多家、年产电池8亿多只,至今没有一家停止侵权,仅有一家香港公司表示愿意协商解决。二是在5年多的时间里,不仅他的专利技术被侵权,他的学生和企业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也不断被同行高薪挖走,广东省涉嫌侵权的40家上规模的镍氢电池制造企业,大多是通过挖人而窃取他的专利技术的。三是被告每年通过侵权获取利益数千万元,而法院判被告赔偿30万元,对侵权者起不到惩戒作用。

王纪三告诉记者,这种以侵权为手段的“拿来主义”在内地一些行业早已不是秘密,侵权行为肥了个别企业,扰乱了市场,还很容易把发明者和产权人置于死地。据悉,太一公司生产的镍氢电池已从最初的8元一只狂跌到目前不足2元一只,不仅巨额研发成本收不回来,连企业的生存都十分困难。

王纪三手上还有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的车用电源等五六项很快就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发明,是否申请专利,进入晚年的老教授一脸茫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