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2005-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有为 我有话说

由全国政协港澳委员会、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不久前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洛阳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河洛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等诸多问题进行了

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关于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以伊洛平原和中岳嵩山为中心的地区,是大中原的一部分;也有学者认为它应包括今河南省大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西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北省南部。与之相应,有学者认为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也有学者认为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同义语。关于河洛文化的时间断限,大家一致认为它形成于夏商周时期。而关于它的下限又有二种意见:一派认为至秦统一前,秦汉以后的文化属于“后河洛文化”;另一派认为直至清末。

河洛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是最为学者关注的问题。李学勤认为,河洛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全国的中心,在文化内涵上吸收并容纳了周围甚至边远地区的文化因素。刘庆柱、许顺湛等指出,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河洛地区可以说是夏文化、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及其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可以说是以后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河洛文化就是黄河文化。汤一介指出,黄河和洛水实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而后又为殷商文化之所在地,历代名人辈出,传承着中华文化。

河洛文化是河洛地区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总和,它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李先登、杨英指出,产生于夏商周时期的河洛文化,不仅绚丽多彩,而且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文字、礼制、青铜冶铸业、都城构建、河图洛书等几方面对中华文明贡献至巨。朱绍侯、韩石萍认为,河洛文化包括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河南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神秘而代表河洛人智慧的《河图》、《洛书》,还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集三代文化大成的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

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主要肇端之一,也是这次会议讨论的焦点之一。汤一介指出,黄帝效法“河图”作“八卦”,夏禹效法“洛书”作“九畴”。“八卦”属《周易》系统,讲“阴阳”,“九畴”属《洪范》系统,讲“五行”。至汉“阴阳”“五行”合,而有“阴阳五行”学说,此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历算学、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民、王永宽、黄黎星等学者对“河图”“洛书”的文化内涵、祥瑞意蕴与文化功能以及河图洛书与《周易》之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二程洛学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深远。与会者就洛学的传承进行了集中的探讨。卢连璋认为,二程洛学经过其门弟子在南方的传承,形成了影响较大的三大学派,这就是福建闽学(程朱理学),江西陆学(陆九渊学)和浙东永嘉、永康的事功之学(实学),这三大学派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肖永明、朱汉民、高秀昌等学者探讨了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的密切关系。

与会者认为,历史上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汉族人民的不断南迁,促进了南方广大地区的民族融合,同时也将先进的河洛文化带到了南方和沿海地区。赣、闽、台等地的人民与中原人民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和闽台文化的摇篮。香港学者汤恩佳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河洛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研究河洛文化对维护祖国的统一有特殊意义。欧谭生、吕清玉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生动的事实说明,中原河洛文化是福建传统文化的源头,台湾的祖根在祖国大陆。马来西亚学者房汉佳以砂拉越客家社会为例,探讨了河洛文化与海外客家社会的关系。台湾学者黄振良则以金门岛为例,说明河洛文化对台湾文化的重大影响。作为血缘之根和历史文化之根,河洛文化至今对港、澳、台同胞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