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4岁的生命走了,然而她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就是黑龙江省阿城市电视台记者闫阿红。
记者阿红
闫阿红1993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她如愿地当上了黑龙江省阿城市电视台的记者。她很珍惜这个职业,也竭尽全力使自己成为一名
在许多人粉饰太平、讴歌强者的时候,阿红却把她敏锐的视角投向了他人不注意的角落和贫困的弱者。
1998年8月,阿城二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赵红霞接到了齐齐哈尔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四口仅靠失聪的父亲每月200元打工费维持生活,一纸通知书,使赵家陷入了绝望境地。阿红和摄像记者高宏伟得到消息后,边撰写报道边向社会各界筹款。经一个月的努力,赵红霞凑足了学费。
1998年,由阿红撰写的专题片《一个老人与三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讲述了哈市老人王子元甘愿放弃都市繁华生活,收养三个无家可归儿童的感人事迹。专题片播发之后,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社会各界纷纷为王子元老人捐款捐物。三个孩子也分别成了两所小学的免费学生。
勇敢阿红
2000年,年仅30岁的阿红患上了子宫内膜癌。6月19日,阿红做了子宫切除术。然而,阿红是倔强的 “才30岁就倒下啦 我不甘心 ”
做完一个疗程放疗后,阿红拖着虚弱的身子上班了。局领导为了照顾她,没有给她分任务,也不让她坐班。而她带病坚持采写新闻,对所采写稿件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001年的一天,台里来了位大妈。她因家里极度贫困找到市政府信访办,接待她的信访人员同情她的遭遇,给了她200元钱。她来到电视台想让记者帮她表扬一下这位好心人。老人走时,阿红主动送她下楼。这时老人心脏病突发,倒身在地。阿红立即找领导及同志一道把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临走时,她偷偷揣给老人100元钱。
2002年12月6日,医院诊断 阿红癌细胞淋巴转移,必须立即住院。
就在住院的前一天,阿红还在采写参评稿件《玩泥高手――丁敏安》 此片荣获哈尔滨广播电视学会好新闻一等奖 。
局领导和同志们得知阿红住院的消息,自发地为她捐款7000多元。《阿城报》一篇《关注阿红》及阿城电视台关于阿红病情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到10天,阿红便收到了来自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及社会各界的捐款7万多元。阿红的大学同学齐齐哈尔师范学院89级政治系学生在网上为阿红特辟专栏,鼓励阿红战胜病魔,并自发组织了捐款活动。这一笔笔善款更让一生都在付出的阿红,真切地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平添了她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
2002年病情复发后,她先后做了2次放疗、6次化疗。她总说是那些亲密的朋友帮她多活了两年,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
孙晓霞是一位骨癌患者,阿红在2003年末与她同住一间病房。年近六旬的她被疼痛折磨得只想一死,她采取绝食的办法来抵抗治疗。阿红一番细语轻声使老人不再绝望,并同阿红成了忘年交。2004年6月5日,老人走完了她的人生。孙的老伴听到阿红去世的消息时泣不成声 “是阿红让我的老伴儿多活了半年。”
2004年8月,阿红作出了人生最后一次抉择 她与省眼库签订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协议。
阿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这样的遗嘱 我走后,一定不要忘记通知省眼库来取角膜,好让一到两名失去光明的人重见光明;死后不要麻烦别人,不举办任何仪式,不要收取礼金,只找最亲最近的人清清静静地把我送走;死后不要坟墓,把我的骨灰撒在养育我的阿什河里。
永远的阿红
2004年11月12日凌晨5时12分,阿红走了。7时15分她的角膜被运往哈医大一院,13日,43年未见光明的张子丽老人和大学生许国兵重见光明。
12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阿城市委宣传部分别作出了开展向闫阿红学习的决定。
14日7时许,盛载着阿红遗体的灵车徐徐起动,为阿红送行的车辆排成了长龙……
12月2日,由省残联、省眼库等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角膜捐献志愿者签字仪式暨“永恒的彩虹”专题晚会,近百名哈尔滨市民 其中有肢体残疾人60名 庄重地同省眼库签订了协议书。
阿红没有走,她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