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管理“脚下”到服务“天下”

2005-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赖少芬 陈冀 我有话说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宏观指导、行业服务、社会监管,一种新型的政府架构和职能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开始出现。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俊年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我们的目标是建立面向大社会、服务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新管理模式,从管理“脚下”转向服务“天下”。

面向大社会

1999年12月22日,广东省新闻出版集团挂牌成立,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由此迈开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2001年10月,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政企分开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办公经费改由财政拨款,不再由广东省新闻出版集团提供。2004年2月2日,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作出决定 将局属14家企事业单位成建制划转或变更主管单位,全面实施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至此,广东出版事业延续了几十年的旧的管理模式宣告结束。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政企分开可谓坚决、果断、彻底。分开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建议局里留点来钱的事项,比如留几份刊物或者留一个出版社等等。但是局党组的态度十分明确,陈俊年在大会上说,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留不得也留不住。留不得是因为政府部门干部应当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还当教练员,这不仅明显地会影响到公正执法和有效管理,而且会阻碍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留不住是因为省里有规定,政府部门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新闻出版局的“局”字,应当是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局”,而不是局部利益的“局”。很快,大家统一了思想,没有怨言也没有杂音。

局里对应出版产业链,实施了全国首创的出版行政部门处室改革。其思路是 面向大社会,从宏观调控、行业服务、社会监管的角度出发,根据省政府赋予行业管理的十大类项目,确定以内容生产管理、市场执法管理、行政法规管理、人才与后勤保障为板块,处室设置向社会管理倾斜,主要骨干向业务处室增派。7月19日,改革方案正式启动。

服务大产业

“有为才能有位”,陈俊年一再向记者提及他的观点。他介绍说,此次调整,对处室职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适当增加了业务处室的人数,以保证“有人、有位、有为”。如原来图书、电子音像、报纸期刊三个管理处,几乎是以内容生产为主,具体对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进行管理,现将其合并为新闻出版管理处,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统一对出版导向的管理;将原有承担版权执法和新闻出版法制工作的版权法规处一分为二,把执法与执法监督分开,新增政策法规处,以加强法制方面的工作,避免一个处室“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

从审批行政到服务行政,管理职能的本质逐渐凸现出来。他们改进审批方式,简政放权,便民利民。从2004年1月1日起,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将6项有关印刷发行审批事项,授权委托给符合条件的11个地级以上市新闻出版局办理,并给这11个市局以经费支持。他们还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扩大网上办公业务,凡可在线填报的审批事项都纳入其中,同时,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办事透明度,实行一个“窗口”进出的办法,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他们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宏观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政策 主动与企业一起探讨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珠三角国际性印刷基地”的建设;提出“把粤东建设成为全国光盘生产基地”的目标;召开全省民营发行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既倾听他们渴望发展的呼声,又鼓励他们挺起胸膛走正路;抓“三农”图书,指导并支助广东科技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套多达100余种的低定价、高质量、让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大型丛书《三农书系》。

他们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活动。近期对广东各地的书报刊、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的批发、零售市场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等城市重要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收缴大量侵权盗版制品。

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记者走访了部分处室。谈起新闻出版处的工作现状,处长杨以凯喜形于色 “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 ”他告诉记者,对内容生产实行集中管理后,在把握新闻出版业的动态及出版导向方面的确方便了许多,以往许多工作是交叉进行,现在是一条线管理,确有一目了然的效果。现在除了完成日常事务外,他每天还要几次上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政务信息网答复群众的来信。

推动大发展

“分家不分心,齐心促发展。”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彻底实施政企分开,将其直接管办的13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的国家股一并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后,对出版集团的发展,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从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更主动、更全面地服务出版产业,促进集团发展。

重组后的广东省出版集团拥有27个成员单位,总资产34亿元,开始着力打造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构建以出版为主业、兼营多种媒体,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兼有多种经济成分,以集约化经营为特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的出版航母。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还把目光盯住了泛珠三角九省区。九省区的出版业声气相通,市场相连,商机相接。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九省区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总资产约1600亿元;图书出版以2.6万个品种占全国的14%,实现的17.5亿册印数则占全国的26%。九省区有图书出版社89家,音像出版社66家,报纸545种,期刊1755家。而广东仅印刷企业就有15000余家,占了全国1/4;全省有394条光盘生产线,规模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强。政府职能部门就应该全力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出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2004年7月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了举办泛珠三角区域出版业合作论坛的构想,得到这个区域出版界的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12月9日,泛珠三角出版论坛在广州和珠海举行,“9 2”省区出版业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出版业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在内容生产、印刷复制、出版物市场、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行政执法、信用体系建设、合作融资、宣传推广等九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和香港聪明影音地带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香港新华书城试营业也非常成功,“泛珠三角图书精品展”吸引了大批香港读者。

陈俊年兴奋地告诉记者,广东出版界还准备建造华南文化传媒产品交易配送中心、筹建广东出版大厦、加强出版对外贸易和版权贸易。广东省局将鼓励支持省内出版单位与港澳台乃至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推动广东出版物走向世界。 新华社广州1月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