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学生在扬长中成才

2005-0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王瑛慧 我有话说

本报讯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厦门大学选送的“丙谷二肽”创业项目和“卫士冲床保护器”两个项目荣获金奖,创业团队被评为惟一的最佳表现团队。据了解,该校在历届挑战杯竞赛中都获得过金奖,2003年在校生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惟一的特等奖。

学生的创造力怎么来的呢?该校领导介绍:这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大力实施扬长教育,即首先树立起“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的育才理念,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及“闪光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扬长”中成才、成功。

一直以来,高考不仅决定报考学校,也基本敲定了学生的专业。在扬长教育中,厦门大学对成功人士研究分析后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切入点或优势,都在于各自个性和特长占优势的地方,也就是“长处”。而入学前由于对专业不了解,学生对自己兴趣、特长、个性是否适应该专业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认识,如果一进校门就依据高考志愿进行专业分类,无异于过早地把学生引入“小胡同”。

从2003年秋季开始,厦门大学开始按“先进大门再进小门”方式招生,新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而是以专业大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己、了解专业,到了三年级再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专业。这样避免了学生盲目报志愿造成的厌学情绪,真正实现了以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在专业中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

为此,厦门大学还为新生开设了一门《学科入门指导课》的必修课,请各个学科的资深教授主讲课程前沿、学习方法、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尽快熟悉自己的专业,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陈诚是从新闻系转到化学系的学生。她从小就是个化学迷,曾获安徽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二等奖,但老师家长认为她性格活泼,应该学文科专业。但真正上了新闻系,她发现自己理性的思维惯性与文科很难融合。转专业后,陈诚说,虽然很多专业内容都需“恶补”,但能和自己热爱的“老朋友”打交道,有再多的困难也能很快克服。学生选择专业后,巩固他们对所学专业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钻研精神,是顺利成才的保证。

哲学系教授《西方哲学史》的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愿选择一位自己喜爱的哲学家作一段时间的研究,再回到课堂为同学讲述。2000级的王喜文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受益,他选择柏拉图为研究对象,一段时间天天泡图书馆,啃传记、嚼论著、品评论,渐渐感觉与大哲人越来越近。他说,研究柏拉图时那种忘我的学习状态,胜过了几十堂被动的听课,感觉到自己还真是块学哲学的料。2004年,因成绩优异,王喜文被保送成为清华大学哲学系的硕士研究生。

在厦门大学,记者发现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选课,每个人的课程表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厦大学生成为“通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