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两年,有关部门为课程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笔者最近到农村中小学听课调研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进行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问题有:
一是穿新鞋,走老路。教材换了,但教学的方式方法却没变。很多老师的教法并没有体现新教材所要求的理念。不少教师上课还只是照本宣科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培训工作不到位,培训课程设置不完善。我们进行的课程培训只是注重了“新”字,(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而忽视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忽视了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的相应要求。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二是激励机制不到位。通过新课程培训,教师们能够转变观念,明确新的教学理念与目标,但是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学校添置新的教学设施,需要教师们和学校进行时间、精力、及财力上的投入,而传统做法轻车熟路,按部就班,省时省力、省钱,一般来说,如果不把教学改革与激励机制直接挂钩,很难想象有谁会去自寻麻烦的。三是政府投入不到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资源需要开发,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需要添置,班额过大、教师负担过重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改变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窘迫状况,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教学改革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有关新课程培训的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有关基本功的培训内容。如板书的设计,粉笔字,简笔画、简单识谱、普通话;对小学教师及中学英语、音乐教师还要增加简单的表演艺术课程,对英语教师要设英语口语,发音等课程。
二、完善评价和奖励机制,促使课程改革落实到位。
认真考虑能够调动教师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改革评价学生、班级、教师、学校乃至教育行政区域教学成绩的评价方法,让传统教法教出的成绩不再占优势。要想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改革和完善新的评价、奖励机制。如果上级对下级的评价标准及方式不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就不会去“既找麻烦,又冒风险”。
三、增加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在实施校改的过程中,政府要舍得投入,为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辅助设施,为老师们进行新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较好的环境。另外,增加教师编制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努力解决班额过大,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