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打假应有客观标准

2005-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文斌 我有话说

科学上的造假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是对科技进步的反动。因此,学术打假被认为是“提倡科学思想、捍卫科学尊严”的义举。

然而,学术打假是一项需要慎之又慎的工作。真假之辨需要有个科学的客观标准,没有这个标准就可能真假不分,乱打一气。这个标准看似相当复杂,其实却很简单:首先,要确认故意造

假行为;其次,要弄清造假动机。否则,我们很容易将科研工作中的错误或问题,甚至将一些尚不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的创新课题混同于造假,严重伤害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有的人不是坚持这样的标准,综观他们在打假过程中的种种作为,不难发现他们在不同场合坚持的标准大致有这样三条:一、凡取得“学术界的共识”的成果必真,否则必假;二、专业研究人员的成果必真,所谓的“民间科学”则很可能为假,因为“现代科学研究是高度专业化的,业余研究者……不可能作出革命性的贡献”;三、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现有的科学理论为真,与此不符者为假。这样的标准,不仅完全混淆了学术打假与学术争鸣的界线,容易造成对科研人员的误伤,而且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是对科技创新的否定。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水平,所谓“学术界的共识”只是时代的产物,并不是什么绝对真理。历史上的“燃素说”和“地球中心说”就曾经统治世界几百上千年之久,长期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此,与之唱对台戏的“燃烧氧化说”和“太阳中心说”均遭到“打假”,成为“以假打真”的典型案例。事实证明,“学术界的共识”不一定就是真理,当然也不能作为判别科学真假的标准。

科学史还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事实:非专业研究人员照样可能作出“革命性的贡献”。爱因斯坦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例子,他建立相对论时,只是一家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只能算是一位“民间科学家”。那位在电磁理论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法拉第,其实只是一个订书匠出身的实验室实验员,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民间科学家”。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魏格纳是一个气象学家,对于地学来说,也只是一个“业余研究者”。难道以后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就不可能出现像爱因斯坦、法拉第、魏格纳这样的人物吗?如果一旦出现了,难道我们首先就想到要对他们“打假”吗?

至于外国的科学理论能否成为打假的标准,答案也只能是否定的。我们不怀疑西方国家科学理论的相对正确性,但我们也不能肯定这些理论永远正确而毫无破绽。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从这一点看,西方科学不一定比东方科学高明,不一定能成为东方科学的范本。

笔者无意否定学术打假,只想奉劝打假者要瞄准打假对象,使用正确的打假方法,否则就可能制造思想混乱,阻碍科学创新,闹出像前苏联李森科那样的“以假打真”的笑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