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发展日趋专业化、受众结构日趋分化的今天,在媒体指向由雅俗共赏日益向雅俗分赏过渡的今天,河北电视台《真情旋律》却一直在努力沟通雅与俗之间的天堑并得到了社会和业内的肯定。六年里,它已经多次荣获了中国广播电视奖中的新闻类、电视类等各种奖项,不久前,它又被授予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
《真情旋律》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为什么把普通人定位为节目主体?不仅因为他们占据着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他们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创造和积累着社会财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他们走进荧屏时不会过多地考虑如何丰满自己的公众形象,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只为让自我的真情行动求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他们呈现的是一种更真实、更接近自然形态的生活,讲述他们的故事,就是表现一种社会生活,就是记录一段历史。《真情旋律》就是力图通过对普通人情感世界的展示以及人间真情的弘扬,来表达一种社会人文关怀: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啊,你过得还好吗?
普通人的生活很容易平淡无奇,普通人的小巢没有太多的遮挡风雨的屏障,他能依靠的只有一双勤劳的翅膀,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要么听天由命,要么奋力飞翔。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无情的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和友爱善良,为民族树立起一座座精神的丰碑,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普通人其实并不普通,一个个平常的外表下珍藏着一颗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可以说,他们为社会创造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让我们一次次领悟到什么叫做民族的脊梁。
《对死神说不》的主人公隋继国本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上过老山前线,多次参加救灾抢险,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军功章胸前都快挂满了,如果不是残酷的命运使他一夜之间变成了“双癌少校”,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命运交错之际,他勇敢地对死神说不,选择了一项他心中更加神圣的事业――单车走全国义务宣传骨髓捐献,同时他也选择了艰难和悲壮,三年的风餐露宿、三年的艰难困苦,带着亲人的牵挂,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却把治病的金钱和时间都献给了更多命运相同的人。隋继国最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精神永远地铭刻在他走过的这段路上。《真情旋律》从来没有把隋继国当做英雄,而是更愿意把他看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一个坚强豁达乐观向上的隋继国。在此之前,我们曾无数次在银幕荧屏上目睹过视死如归的英雄,今天却认识了一个笑对死亡的隋继国,以后的很长时间我们都在想:英雄和优秀的普通人之间的界限真的那么分明吗?
《真情旋律》通过情感媒介深入人的心灵世界,在表现一种情感活动的同时也在展示和记录一段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心路历程,如果这段心路历程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能定格成社会历史进程中某一方面的某一个点,这种记录也将成为民族历史鲜活的心理标本,那怕它仅仅只是一个细胞。
一个普通人在社会的海洋里很小很小,但无数个普通人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人。195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张名叫《毛主席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这张后来很有名的照片是毛主席回到阔别27年的故乡韶山,和韶山学校师生在一起的合影留念,照片中毛主席左右分别站着一位小男孩和小女孩,他们笑得格外开心,因为他们刚刚代表学校给敬爱的毛主席献上鲜花戴上红领巾,这个幸福时刻被定格下来,和他们的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男孩叫蒋含宇,女孩叫彭淑清,因为这张照片,这对“金童玉女”长大后走到了一起,还是因为这张照片,44年之后,他们走进了河北电视台《真情旋律》的节目现场,成为《笑声中的怀念》的主人公。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称“是毛主席给我们作的媒”。《笑声中的怀念》这期节目实际上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时代一对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历程和生活经历,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而这期节目又带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
平凡世界的不平凡,使《真情旋律》节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见证历史记录历史使节目具有了悠远的历史感;人性的深入开掘使节目具有了文化的高度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