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现夕阳美

2005-0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张琪 我有话说

青年时代朝气蓬勃,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当我们看到夕阳下走在孤独里的老年人时,是否想到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在我国,伴随着第一所老年大学的诞生,老年人已经率先集体树起了终身学习的旗帜。老年人追求的是什么?如何让他们在精神世界里得到满足?在山东老年大学,人们可以找到答案。

老年

生活红红火火

走进山东老年大学教学楼,我们立刻被教室里的情景吸引了:舞蹈班的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声乐班的学员入神地吹着口琴;美术班的学员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我在老年大学已经四年了,退休后就直接过来了。我一直比较喜欢画画,所以报了美术班,不但能圆年轻时的一个梦,还能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我还报了体育班,整天忙忙碌碌的,也没病,退休后我没有一丝失落感,觉得过得很快乐。”山东大学的一位退休老师告诉记者。

“我在舞蹈班,学到了好多东西,认识了很多朋友,也锻炼了身体,你看我这胳膊、这腿。”一位老年人一边做舞蹈姿势,一边对记者说。

“我孙子才四岁就会玩电脑了,我那个时候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东西,所以我现在报了第三期的电脑班,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实一下自己,与时俱进嘛!”一位老年人笑道。

去年9月2日,山东老年大学开学,上午九点教室里就已是人声鼎沸。据有关人士说,老年大学之所以吸引这么多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老年大学能够按照老年学校教育的规律办事,符合老年人的一些需求。大部分老年大学成员认为,自己在老年大学学习是一种精神追求,现在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就得追求向上的、充实的精神生活。

儿女孝顺送学堂

“是孩子帮我报的名,他看我经常闷在家里,什么事也没有,也很少笑声,就给我报了老年大学。现在我精神状态很好,还多亏了孩子。”山东老年大学的一位学员高兴地对记者说。

家住济南玉函小区的潘学民老人告诉记者,他退休后在家,除了散散步,就是待在家看电视,很无聊,而且在有些事情上,还老是感觉与孩子有代沟。儿子和儿媳商量了一下,又征求了他的意见,就给他报了老年大学的保健班和阅读班。现在他通过参加学习不仅掌握了文化知识,又掌握了许多保健知识,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消除了孤寂感,愉悦了身心。

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人来上学都是儿女为其报的名。在山东某大型企业工作的王先生说,原来父母退休后就在家照看孩子,可是老人总有种空荡荡的感觉,看着他们整天无聊,心里也过意不去,而且听专家说“隔代教育”会有不好的影响,于是就请了保姆照顾孩子,让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着他们生活得很充实,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做儿女的就很开心了。

“昔日父母送我上学,今天我送父母去上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很多子女认为,除对父母提供经济和物质方面必要的扶助外,更应该在精神方面多关心和体贴老人。

精神赡养更重要

有关专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及生理疾病。

“最害怕老了,我们老年人到这个份上很容易有孤独的感觉,总觉得被这个社会遗弃了。”在某小区乘凉的一位老年人告诉记者。

“老了,老了,倒成老小孩儿了。”许多老年人在其儿女们心中变成了“老顽童”。对此,有关心理学家建议,做儿女的要经常和老人团聚在一起,和他们交流,说些贴心话,嘘寒问暖,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天伦之乐、儿女情长。这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精神上最大的欢乐和满足,是任何物质方面的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老年大学,已成为新时代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的最佳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