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0日,地处唐山的河北理工大学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校党委书记刘允正为冶金与能源学院“全国优秀教师”张国滨颁发获奖证书。在热烈的掌声中,张国滨手捧鲜花,眼中闪着泪花。这一称号,他当之无愧。然而,谁能想到此时神采奕奕的张国滨已是一个癌症病人!
“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
完美统一”
张国滨1950年9月出生于哈尔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77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轧钢专业。毕业后,张国滨和大学同学、恋人苏慧敏响应党中央号召一起来到遭受地震重创的河北省唐山市,在河北理工大学任教并安了家。张国滨4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2年当选唐山市“十佳教师”。
从教27年来,张国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他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额定标准2.8倍,两次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讲台上。
他主讲的课,是省“精品课程”;他撰写的论文,数量、质量在教师中名列前茅;他带出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独当一面;他教出的学生,大多数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由学生评价的教学、教态及教书育人等各项指标,张国滨优秀率高达90%。冶金与能源学院院长李运刚教授说:“张国滨教授的人格魅力在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完美统一。”
他主研完成的“热轧窄带钢的工艺优化与创新”课题成功解决了目前国内热轧窄带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窄带生产线上开发出较宽、超薄的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每年给唐山钢铁公司带来5000多万元效益。2001年他荣获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棒材热连轧力能预报系统”是凝聚张国滨近8年心血的课题。实验紧张阶段,他大年初一都是在研究室度过。那段时间,他上午骑车去唐钢,下午回学校,从未说过一声苦。唐钢一位厂长说:“没见过这样辛苦做学问的人,没见过像他这么玩命搞科研的老师……”被张国滨的敬业精神所打动,唐钢破例为这个课题先期投入了科研经费。功夫不负有心人,课题获得了成功,这项成果成功地解决了棒材热连轧各机架负荷的合理分配和过载保护等重大技术难题,两年就为唐钢带来一亿多元的利润,并推广到邯郸钢铁公司、石家庄钢铁公司、承德钢铁公司等企业。
几年来,张国滨先后承担国家、省和市等纵向科研课题8项,来自唐钢、邯钢、石钢等钢铁企业的横向课题12项。省内外有大型国企及合资企业许诺高薪、住房等优厚待遇“挖”他,但张国滨不为所动――“我在这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主讲6门专业课,还要搞科研、指导研究生。他的病完全是累出来的!”学院副院长唐国章如是说。
“学生正盼着我呢”
张国滨有一颗火热的心。学生经济上碰到困难,他慷慨解囊;课堂上有人咳嗽,下课后他都要关切地问上几句。学生高李虎因打篮球骨折住进了医院,数九寒天,张国滨每天骑10多公里车子去医院给他补课。一天,外面刮着风、下着雪,他骑车要走,爱人苏慧敏说,天不好,路很滑,今天就别去了!可他说:“学生正盼着我呢。”
救助贫困学生成为张国滨的“家常便饭”。冬季到了,看到学生穿得单薄就掏钱给他们买毛裤,他甚至记不清这么多年为学生们买了多少条毛裤。栗振华来自涞源山区,过年时从家带来1000元生活费,没想到在火车上被全部偷走。张国滨知道后给了他200元钱,以后还不断给他送去生活、学习用品。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张国滨如此评价自己。
“工作是我的生命”
2004年4月26日,积劳成疾的张国滨再也支撑不住了,不得不去医院检查。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结肠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张国滨的刚强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沉稳、乐观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当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讲台上摆放着鲜花,学生全体起立,默默注视着他们敬爱的老师。那堂课张国滨讲得格外投入。
住进医院后,张国滨仍不忘工作。他在病床上上网浏览最新的科研动态,把研究生叫到身边,指导他们的毕业设计。
为张国滨治疗的大夫说:“张教授手术后,他的话题仍离不开科研,离不开学生,这种精神也在时时激励着我们。”
2004年6月,张国滨出院,身体还十分虚弱。他给研究生田亚强打电话:“你过来,用车子推我去研究室看看。”田亚强说:“本来说看一眼,可张老师到这儿就和大伙儿讨论起科研问题,忘了钟点,忘了他还是个身患重病的人。”
出院后,他一边化疗,一边坚持给学生上课、指导研究生。研究生李亚欣讲了一个细节:“我们的论文通过电子邮箱发给张老师。我注意到,他给我发过来的时间都是夜里12时左右。论文里的错别字都一个一个地改了。”
“我必须工作,工作是我的生命”。如今,张国滨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回到了向往已久的课堂。
病后的张国滨被师生们称为“钢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