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东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有外来人口500多万,他们中间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东莞市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一个个流动党员变成了一面面“流动红旗”。
让流动党员回“家”
2003年初,东莞市组成500多个普查小组,印
湖南省常德市来东莞打工的流动党员有1000多名,东莞各级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一发函查证,并寄上回函信封和邮票。由于普查员做了大量细致、辛苦的工作,在东莞的常德人中,没有漏掉一个共产党员。长安镇一名流动党员来到镇委组织部,流着眼泪说 “这么多年了,组织没有忘记我,我心里热乎乎的,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党员是企业的福分”
摸清非公党员“底数”后,东莞掀起组建非公党组织的高潮,涌现出了园区统建、挂靠组建、街企 村企 联建等多种党建新形式,组建非公党组织1100个,比以前增加了2倍多。东莞市通过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办法,对流动党员做到“不遗漏、先纳入、再规范”。
东莞理文洋化公司员工王朝宋是一名流动党员,因工作突出,被公司聘为下属分厂的厂长。这个厂每月的毛收入从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000万元,香港老板感慨地说 “企业里有了共产党员,是企业的福分。”
“我也要入党”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私营企业东莞市唯美公司党支部联合其他14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向全市流动党员发出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倡议书。结果,全市数万名外来工党员在他们的号召下无一脱岗回家,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社会和生产的稳定。东莞市莞城区宏达机电公司总经理袁斌说 “党员没有因为参加活动影响生产,反而工作更加努力了,我的企业需要这样的员工。我也要求加入党组织。”这位以前对企业党组织活动不闻不问的老板,决定每年拨出10万元作为党支部活动经费,并向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