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未成年人设立的少年儿童频道诞生一周年了。这个频道的设立,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片健康成长发展的净土。这是一片生长于激烈变迁中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的净土;是一片立足于少年儿童权利意识、自主选择、个性追求空前发展状况下的净土;是一片面对流行文化活跃,少年儿童欣赏价值、偏好、习
少儿频道的成功之道,突出表现在坚持了“以儿童为本”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制作价值。这种先进的价值和理念,点点滴滴体现在一年多的播放中,体现在20多个栏目的制作中,成为少儿频道的核心和灵魂。具体分析,少儿频道的“以儿童为本”理念是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用儿童的视角解读主旋律。少儿频道在用孩子视角诠释主旋律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孩子们可以在“同一片蓝天”中外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动画”的优美线条中,体会到什么是祖国,什么是中国文化;可以在“选择”的快乐认识中、在“成长在线”的热烈讨论中,思考理想和信念;可以在“公德行动”的点滴小事里、在“大风车”的游戏里,学习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同;可以在“异想天开”的创造中、在“第二起跑线”的竞赛中,获得全面道德素质的提高。作为给少年儿童制作的电视节目,儿童视角需要技术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正确工作价值观的树立。第二,理解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前提是尊重儿童。今天的儿童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独立意识、自主意愿空前强烈,他们渴望自主,渴望获得尊重,但同时又缺乏自制和独立的实际能力。可以说,要影响今天的儿童,没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就一定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因此而遭到反抗。少儿频道的节目,大多数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努力通过现场参与、银屏上下互动等形式实现尊重的状态。如在“异想天开”栏目里,有一个让孩子说话的板块,主持人保持了和孩子们平视的角度,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启发孩子们说。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设计改变了在儿童视角里,成人总是在喋喋不休地教训自己的传统形象,对于重新认识成人与儿童间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充分反映儿童需求。现实社会里,成人社会特别期望的儿童的学习,期望儿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儿童更喜欢自主,更愿意享受玩和快乐,更期望自身权利的实现。这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变迁愈演愈烈。应该说,少儿频道的节目中,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差异,并力图通过更多的娱乐形式首先让儿童快乐起来,让他们的愿望能够通过节目畅通地反映出来,通过节目让成人社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儿童的需求和愿望。“新闻袋袋裤”、孩子DV作品的展示等节目,真实地在全社会面前展示了什么是儿童?儿童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
少儿频道的成功之道,还表现在精心的包装上。纵观一年来儿童频道的节目,在包装上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社会上一致的赞扬,总体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是通过两个很突出的特点实现的。一个是时代感。少儿频道注重在整体包装上突出时代性特征,以几组公益广告为例,讲述的是传统道德内容,使用的却是现代表达模式,镜头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动感,都充溢着时代的色彩。其中的主人公,不是呆板的说教者,也不是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的所谓“好儿童”,而是一个健康、快乐、充满朝气的现代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活得非常自如的成功人士。这里,发挥作用的绝不仅仅是包装手段,更重要的是创作理念,是突出现代感的创作理念贯穿了整个频道。另一个是儿童感。儿童观察社会有自己的特点,欣赏作品更有自己的偏好。无论是台标,还是穿插在其中的广告;无论是栏目的篇头,还是节目中的过场,少儿频道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流动的、快节奏的,是鲜艳的、绚丽的,是温暖的、亲切的。而这一切恰恰高度适应了儿童的观赏兴趣和视觉特征。少儿频道20多个栏目,各自具有自己的主题范畴,在表达和包装上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征,但给人的总体视觉印象却保持了高度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频道的各类节目,内容、时段、制作各有千秋,但打开频道,总会时时令人赏心悦目。应该说,包装上的儿童化对这种整体效果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少儿频道开播一年,秉承“尊重、支持、引导、快乐”的理念,以“引领成长、塑造未来”为己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节目已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272个省辖市落地,收视率份额高达1.4%,在中央电视台十五套节目中收视排名第六到第八位,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中名列前十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