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中国经济自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投资、消费和出口与前年相比均有大幅上升,物价水平也完全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价格指数的节节攀升甚至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但是,在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实际失业率居高不
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教授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也指出,必须妥善处理当前宏观经济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这些两难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与预防经济过热、保持适度物价水平上升与预防通货膨胀、继续刺激消费增长与防范总需求膨胀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与积极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他认为,妥善处理以上问题是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柳欣教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自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拐点,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已经开始。但是,新一轮的增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以高收入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房地产和汽车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成为主要的增长点,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能源和建材等行业投资的迅速增加。从全社会来看,这些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虽然能够促进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但是对当前急需解决的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现实问题贡献不大。他认为,为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转变强调总量调节的调控政策,强调对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邹东涛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改革攻坚战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战略转变,包括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差别型的转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向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的发展战略的转变;由单纯的GDP增长的发展观向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他强调,以制度建设为中心是最为核心和基本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黄泰岩教授对当前的“民工荒”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指出这一现象是农业比较利益上升的表现,可能会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含义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将提高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还会削弱中国和其他国家在争取外商投资时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出口的增长。因此,加快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然选择。
此外,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山东大学臧旭恒教授,以及来自中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众多学者针对当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