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如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村都市”。村民们说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们的老支书王在富 ”
艰苦创业矢志不移
1959年,31岁的王在富担任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西滑封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王在富带
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王在富又领着大家确立了“以农养工、兴工富农”的发展思路。他变卖了自家院内的几棵大树,凑了300元钱摆在了全村党员干部的面前 “办副业赔了,这钱我不要,欠了债也由我一人还 ”全村的党员干部你三十我五十,凑了700元钱。王在富又跑东家,走西家,把在外谋生的小手艺人一一请回村,办起了油坊、鸡作坊和酱菜铺。
改革开放后,王在富又带领大家淘汰了过去的小作坊,相继建成酒厂、电缆厂、方便面厂等企业,西滑封的事业在求变中一天天兴旺起来。
选贤任能惟才是用
1991年他们在村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省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王在富兼任公司董事长。王在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市场经济需要有文化、懂科技的人才,西滑封要保持长久发展,必须选择好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王孝江就是老支书选中的接班人。
王孝江曾任某师政治部副主任,1989年转业后任焦作市制革厂党委副书记。1994年,王在富找到他,恳请他接任村党总支书记。“你信息灵通,素质高,有文化,懂现代化管理。村里发展到今天不容易,大伙都愿意跟着你去干 ”老支书的殷殷真情感动了王孝江。第二天,他就找到市领导,决定“辞官为民”。1998年,他又把时任武陟县某局局长的王学峰请回村办企业黄河集团公司任总经理。
人才兴村战略,使西滑封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13个企业产销两旺,固定资产达4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上缴利税18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经济收入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
风格高尚壮心不已
王在富当党支部书记30多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去年7月以前,他的月工资只有720元,一些业务员、技术人员的月工资是他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村里建16层公寓楼招标时,工程队把10万元现金送到他家,他知道后,立即送到村财务室,让财务人员想办法退还对方;武陟县奖给他“经济建设功臣”50万元,他分文不要,无偿捐给了村医院;村里派车去北京办公事,小孙女搭便车去瞧病,他付了600元车费。
如今,已辞去村党总支书记的王在富依然为西滑封村的发展与进步倾注着心血,每天只要在村里,他都要到厂里走一走,到地里转一转。在每月两次的党员学习会和工作碰头会上,他往往能一针见血地说出各行各业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