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图)

2005-0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我有话说
路甬祥,浙江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路甬祥教授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曾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两本科学著作。

进入新世纪之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不断更新,科学传播、技术转移和规模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未来30―50年里世界科学技术会继续出现重大原始性创新突破,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发生新的突破。综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二战之后,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趋于模糊,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19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近300年,电磁波从理论的提出到实现无线通信相隔近30年;到了20世纪,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仅仅用了一年多。今天,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材料等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有的早在研究阶段就申请了专利,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竞争已前移到原始创新阶段,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条件。

――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汽机动力技术,第二次是电力技术,第三次是电子科技。而当代的科学发展则表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起核心作用的已不是一两门科学技术,而是由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科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科技、航空航天科技、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等构成的高科技群体,这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群体集聚时代。尽管当代科技的构成不同、功能各异,但是它们都基于不同层次的理论与方法,它们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交叉,整个科技群体构成了协同发展的复杂体系。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就是统一的复杂体系,科技在向微观和宏观层面深入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复杂系统的研究。

――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17世纪科学革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科学技术领域不断细分。但最近几十年,一方面科学技术向超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揭示出自然组织和社会组织也存在着深层次的根本统一。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诸如DNA结构的破解和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等很多重大发现或者发明,都来自于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现在的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比如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智力的起源及其活动规律,几乎都是跨学科问题;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的发展,如量子力学的突破使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量子信息学等新兴学科应运而生,深化了人类对于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基本原理的认识。

――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现在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已不单纯是自然科学与技术问题。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资源环境、艾滋病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认知和技术支撑,同时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发展、文化和教育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同解决;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更要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这首先是由科学技术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科学没有国界,技术的发展也必须着眼于全球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长期独享一项科学技术成果,也不可能独自封闭发展并保持科技先进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面临的许多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全球特征,如全球环境问题、食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反恐、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问题,都需要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及时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成长;但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本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中居于主动地位,才能通过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