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内研究中美关系史的著述琳琅满目,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编著的三卷本《中美关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部150万字的著作是陶教授近18年辛勤耕耘的结晶。80年代初,他作为国家公派学者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就萌生了编写中美关系史的意向。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罗斯福图书馆、杜鲁门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等处从事相关研究,搜集了大量资料。此后二十年中,他又不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密切跟踪美中两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经常有机会与美国官员学者探讨中美关系史中种种未解的“谜”。
这是此书“木秀于林”的原因之一,也是陶教授能够完成第三卷写作的原因之一。因为关于近三十年来的中美关系外交档案双方都没有解密。陶教授利用2002年在美国作访问学者的机会,寻访了多位前美国政府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以“活材料”弥补了“死材料”不足的缺陷。他大量引证中美双方当事人的回忆,把许多大家都经历过但又不知底里的事情娓娓道来。如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是怎样进行的?在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等重大外交斗争中,双方有哪些幕后活动?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历的一次次摩擦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前两卷(1911 1949,1949 1972)大量采用了美国国务院出版的系统的《美国外交文件》,因此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过程阐述得相当深入、清晰,如1954年和1958年两次台海危机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参谋长联系会议一次一次的讨论,决策者内部的辩论等,都有翔实的披露。
史书除了要有翔实的资料外,还要有思想。本书虽然基本上是一部编年史,但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摆史实,而是在叙事的同时也进行分析,其中有不少作者的真知灼见。另外,本书以两国的政治关系为主,但也兼及其他。如写到里根政府时期的两国关系时,专门有一节写两国的军事交流,因为在作者看来,当时两国的军事交流,包括高层互访,参谋层面的互访,军事技术转让,非杀伤性武器转让等等,在两国关系中是没有先例的,因而是当时中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本书中卷和下卷都用了浓墨重笔描述台湾问题。如果把书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所有篇章抽取出来,完全可以单独成书。在此书的结语中,作者指出,鉴于两国存在的分歧,中美关系过去不是一帆风顺的,以后也不会一帆风顺;但由于两国间的共同利益,两国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两国关系可以是、而且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作者的这番见解准确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现状和走势。